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军征服高昌

唐军征服高昌(唐灭高昌之战)

唐军征服高昌简介

唐军征服高昌: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击灭高昌国(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的作战。此役,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唐军征服高昌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640 年

参战方:李唐;高昌

战场:碛口

主要将帅:侯君集;麴文泰、麴智盛

战争回放

唐朝初年,高昌国虽然臣属于西突厥汗国,但仍与唐保持着密切的友好交往。武德七年(624),高昌王麴文泰曾派人献雌雄拂蒜狗各一个,“中国有拂蒜狗,自此始也”。唐太宗即位以后,麴文泰及其妻宇文氏又进贡玄狐裘、玉盘等,高昌实际上已成为唐朝设在西域地区的重要耳目。“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以奏闻"。

贞观四年(630) 十二月,唐灭东突厥以后,麴文泰又人京朝觐。唐太宗在其“归蕃”之际,不仅赏赐许多财物,而且还诏赐其妻李姓,封常乐公主。

但从贞观六年(632) 开始,高昌与唐朝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在此以前西域诸国都是经由高昌向唐朝贡的。由于高昌王麴文泰经常与西突厥相互勾结,阻断道路,经此人唐朝贡的西域诸国使者经常被袭扰。有鉴于此,焉耆王龙突骑支向唐太宗请示后,就重新恢复了在隋末以前沟通内地的“大碛”之路。

这条道路不再通过高昌,而经焉耆以南到罗布泊,再经白龙堆沙碛直达玉门和敦煌。因此“侵害”高昌国和西突厥汗国的“抄掠”的利益,麴文泰“ 遂与焉耆结怨,遣兵袭焉耆,大掠而去”,焉耆王只得向唐“上表诉之”。

另外,唐灭东突厥后,原来臣属于东突厥汗国的伊吾城主献出7城之地降唐,唐在他的地盘上设置西伊州,这是唐首次在西域地方设置的行政机构。高昌王麴文泰也开始对伊吾心怀叵测。贞观十三年二月,麴文泰又与西突厥叶护连兵进犯唐朝伊州。

这时,唐朝已出兵征服了吐谷浑,解除了西顾之忧,正想经营西域,所以听到高昌叛唐的消息后,唐太宗当即下诏谴责麴文泰的“ 反覆”行径,并要求其护送隋末人居高昌的唐人返回中原。麴文泰拒不听从诏令。

不久,高昌又与西突厥乙毗咄设联兵攻破了焉耆3城,掠夺其中的居民,焉耆王又派人奏报唐朝。唐太宗当即派虞部郎中季道裕质问麴文泰,麴文泰却满不在乎,只是派使者谢罪,敷術了事。太宗向高昌使者揭露了高昌王的无礼行径后,又警告说:“明年我当发兵出征你的国家,回去后让你们的君主认真反思吧。”

贞观十三年三月,薛延陀汗国夷男可汗派人向大唐表示愿作向导,进攻高昌。十一月,唐太宗又下玺书,向麴文泰指明祸福,并征召他人朝,麴文泰竞然谎称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入朝。十二月初四,唐太宗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以契芯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彻、萨孤吴仁为副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为行军总管,率左屯营将军姜行本、沙州刺史刘德敏、中郎将伯屈防、前开州刺史刘德街等汉军将士15万,突厥和契芯部数万骑兵讨伐高昌,并将山东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悉遣从军"。临行前,唐军统帅侯君集遣使火速赶往焉耆,与之约定东西夹击。焉耆王大喜,表示愿意声援。唐军出发以后,“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自秦汉出师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盛况。

贞观十四年五月,唐军抵达碛口。听到唐军出发的消息后,高昌王麴文泰自以为国土与唐都长安相隔7000余里,其间又有2000里沙碛,粮草运输极为困难,兵多则“粮运不给”,兵少则“ 吾能制之”,竟然毫不设防,企图“以逸待劳,坐收其弊”。等当他听到唐朝大军已经逼近的消息后,惊恐之下一命呜呼,其子麴智盛继位。

侯君集率兵进攻到柳谷时,探马禀报说麴文泰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诸将听到这个消息,都请求趁机进行突袭。侯君集则认为:“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于是擂鼓进军,进抵田地城。

侯君集写信给高昌王令其归顺,但高昌固城自守,守军也不做回应。于是侯君集清晨发动进攻。唐太宗清楚,在远离中原作战,既无后勤保障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必须速战速决。为此,在出征前,唐太宗征集了一些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从军,削木架桥,用推撞车撞其城墙,又用抛石车向城中抛射石块。

城上守军被迫退人城中,唐军乘胜攻占田地城池,俘获男女7000余人。接着,唐军又继续西进,很快团团围定王城高昌。高昌王麴智盛一面向侯君集致 书请求“哀怜”,停止攻城,一面却犹豫观望,等待西突厥欲谷设的援助。侯君集得知麴智盛使缓兵之计,就麾军攻城,又制作了十丈高楼,俯视城中,指挥抛石车向城中攻击,城内兵民都人室躲避。这时,麴智盛已经得知西突厥欲谷设带兵西逃1000余里,高昌孤立无援,计无所出,只得于八月初八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俘智盛及其将吏,刻石纪功而还。”

这次战争唐军总共击破高昌22城,拓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得到人口8046户,1。77万人,马4300匹。捷报传到长安,太宗就以高昌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设置属县。九月二十一,又在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

十二月初五,唐军统帅侯君集凯旋班师,返回长安,将所俘麴智盛及其高昌大臣献于观德殿。太宗以麴智盛为金城郡公、左武卫将军,并将所获高昌乐工交给太常寺,增九部乐为十部。

唐朝平定高昌之役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一方面与以麴氏为首的高昌统治集团的腐朽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唐朝的国力强盛,唐军统帅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正确的策略。他们“滥用民力,缮造宫室,劳役日兴,修营輿輦,奢侈无度,法令深刻,赋敛繁重”,以致“众力既尽,人财已竭”,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使高昌政权处在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正如战前流行于高昌国内的一首民谣所说:“高昌兵, 如霜雪,唐家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几何自殄灭”。

历史影响

唐王朝不远万里浩浩荡荡地出兵,竟这样轻轻松松地取得了胜利,这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老原理在发挥作用。这几乎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的最大胜利。从此以后,唐朝在西域拥有的决定性的地位,为国际之间展开文化交流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