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击吐谷浑之战(向西扩大疆域)

唐击吐谷浑之战简介

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4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当时,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唐太宗派军队前往征讨。老将李靖高龄挂帅出征,在侯君集、李道宗等猛将配合下,唐军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全国投降,伏允自缢而死。此役,为唐军在西北各部族树立了威信,也向西扩大了疆域实际控制范围。

唐击吐谷浑之战过程分析——

中国古代,北方和西域的军事威胁历来是紧密相关的。解决了北方的军事威胁,如果不紧接着解决西域的军事威胁,北方的军事威胁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唐太宗“安边”的第二个波次,就是着手解决西域的问题。唐太宗经略西域的思路,与汉武帝有所不同。汉武帝是先打通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然后经略西域;唐太宗是先征服祁连山南麓的吐谷浑,开辟南路通道,然后经略西域。

吐谷浑,最早是人名,后来成为族名、国名。南北朝时,吐谷浑首领夸吕,开始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吐谷浑鼎盛时期,统治区域东起甘肃省甘南地区,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南至青海以南,北至祁连山脉。正好地处大唐京都长安与西域的交通要冲,扼控丝绸之路南路通道,在东西方商贸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时曾打败吐谷浑,伏允可汗南逃,投靠党项族。隋炀帝在吐谷浑属地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目的是从这里打通西域之路,使吐谷浑故地成为隋朝经营西域的前进基地。但隋末天下大乱,伏允可汗重新复位,吐谷浑得以复兴。

唐初,伏允可汗进入河西,勾结凉州李轨,不断侵袭唐朝西部边境。不久,又翻越祁连山,切断河西走廊,向漠北的东突厥汗国纳贡称臣。唐高祖武德二年至武德九年(公元619—626年),吐谷浑年年入侵西部边境。因此,唐太宗即位后,贞观之初先解决了来自北部的主要威胁东突厥后,及时转移战略重心,开始向西用兵,先后发动了两次征讨吐谷浑的战争。

第一次征讨吐谷浑: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春天,伏允可汗进犯凉州,并拘留唐朝使者,唐朝多次招谕不从。不久,唐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刺史李玄通上表朝廷,说吐谷浑这时正牧马青海,“轻兵掩之,可尽致”。六月,唐太宗派遣段志玄、樊兴二将进攻吐谷浑。十二月,段志玄由鄯州向西进攻八百多里,在西海(今青海湖)以东击败吐谷浑部众。但由于长途出击,人困马乏,段志玄作为远征军指挥员,也缺乏穷追不舍的决心与魄力,滞留原地休整,致使吐谷浑尽驱牧马西遁。只有段志玄部将李君羡率领部分精骑长途追击,在西海以南的悬水镇打了一次大胜仗,缴获牛羊两万余头。但唐军这次出击,并没给吐谷浑以毁灭性打击。唐军刚刚退回鄯州,伏允可汗就入侵凉州报复。唐太宗决定再次出兵打击。

第二次征讨吐谷浑: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二月初,唐太宗再次下令出击吐谷浑。六十五岁的老将李靖主动请战,唐太宗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三路大军出击吐谷浑。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正月,三路大军集结西进。李靖率统帅部到达鄯州,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侯君集提议,“简精锐,长驱疾进,彼其不虞,可有大利,此破竹之势也”(《册府元龟·外臣部·征讨四》)。李靖采纳这一建议,命李道宗率轻骑先发。闰四月初,李道宗在库山(今青海湟源县南)与吐谷浑主力遭遇,伏允可汗依山顽抗,李道宗率千骑从山后发动突袭,伏允大败,“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戈壁滩)”(《资治通鉴·唐纪十》)。戈壁大漠没有水源,昼夜温差极大,补给困难。李靖在库山召集统帅部会议,与众将商议制敌之策。李道宗认为,伏允可汗逃往河源方向,那里自古人迹罕至,唐军从无高原戈壁地区作战的经验,建议撤回鄯州休整,待军马复壮后再重新发动进攻。侯君集则认为,唐军困难,吐谷浑军更困难。应该乘吐谷浑“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的极端困难境地,发动绝地追击,取胜并不困难(《资治通鉴·唐纪十》)。

李靖再次采纳侯君集建议,决定兵分两路:李靖亲率薛万均、李大亮诸将为北路;侯君集率领李道宗等将为南路,实施钳形追击。这次追击战打得十分艰苦,主要战斗发生在青海湖以东及以南地区。

李靖亲率的北路,其部将薛孤儿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四月下旬在曼头山(今青海湖以东日月山口)打败吐谷浑军;另一部分又在赤水源(曼头山以西)打败吐谷浑军,斩杀了几位吐谷浑小头领,缴获大批牲畜,解决了军粮不足的困难。

南路侯君集、李道宗部“历破逻真谷,踰汉哭山,经途二千余里,行空虚之地,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频与虏遇,皆大克获。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焉。乃旋师,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旧唐书·侯君集传》)。这一路均是高寒无人区,“其地无水,人龁冰,马啖雪”,战斗异常艰苦(《资治通鉴·唐纪十》)。

同月,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与吐谷浑天柱王在赤海(今青海湖东南共和县东南曲沟一带)发生激战,遭到吐谷浑军凌厉反击,薛氏兄弟被吐谷浑军队包围,“兄弟皆中枪,失马步斗”,战骑死伤大半,险被吐谷浑全歼,幸亏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率领援兵及时赶到,将吐谷浑军打败(《资治通鉴·唐纪十》)。

这时,李大亮在蜀浑山(今青海湖东南共和县东南曲沟以西)打败吐谷浑军。

唐太宗又派大将执失思力率援军驰援青海,并在居茹川(今青海湖东南共和县西北之柴集河)打败吐谷浑军。

北路李靖指挥大军长途奔袭,直插新疆且末,“穷其西境”(新疆的且末、若羌,是吐谷浑统治区的最西边境),切断其最后退路。这时侦察得知,伏允可汗已经逃至突沦川,即将逃往于阗(今新疆于田,在且末以西)。

李靖指挥李大亮、薛万均兄弟及契苾何力率部西追伏允可汗,命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部西进柏海地区追歼吐谷浑余部。

契苾何力精选骁勇骑兵一千余名,长途奔袭追歼伏允可汗。沙漠中没有水源,“将士刺马血饮之”。契苾何力率精骑直插突沦川,“袭破伏允牙帐,斩首数千级,获杂畜二十余万,伏允脱身走,俘其妻子”(《资治通鉴·唐纪十》)。

伏允可汗逃向戈壁深处,已经穷途末路,最后在败逃途中被随从所杀。伏允嫡子、大宁王慕容顺,眼看吐谷浑气数已尽,率众击杀天柱王,举国向唐朝请降。至此,围歼吐谷浑之战宣告结束。

但慕容顺长期在隋朝当质子,在吐谷浑国内缺乏人望基础,几个月后就被吐谷浑内部人所杀。吐谷浑拥立慕容顺之子、燕王诺曷钵为君主。诺曷钵年幼,大臣争权,国内大乱。十二月,唐太宗又派兵部尚书侯君集领兵前往平定,局势才得以控制。此后,吐谷浑与唐朝保持了较长时间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