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献之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宗(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唐人张怀瓘《书估》评其书为“第一等”。同时,王献之还善于作画,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画为“中品下”。

王献之传记——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是东晋时的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精通书法,其中行革最出名。在承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书风,有“破体”之称,和他的父亲齐名,并称“二王”。

王献之与柳砚

王献之从小在父亲王羲之的培养下,就很出名。那时,他住在南京。

一天,有个朋友告诉他,在桃叶渡对岸,有个老头卖的砚石可好啦:像一个大桃子似的,一尺来长,八寸宽,砚石上雕着山,山上还有一棵桃树,树下还有一个放牛娃骑在牛背上吹箫呢。

王献之听说世上竟然有这样好的砚台,十分高兴。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过了桃叶渡,在一个墙拐角头,果然找到了卖砚台的老人。王献之买了一个砚台,临走时,老汉告诉他,这个砚台最好用桃花水洗,这样墨不会干,写出来的字又匀又好看。老汉还说,桃叶渡口那里有一大片桃树林,林里有一个池塘和秦淮河水相通。每年春暖花香的三月初三,他都在桃花潭里洗砚台。王献之把老汉的嘱咐牢牢记在心中。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王献之就带着书童,到桃花潭洗砚台。他卷起袖亲自动手,哪知他刚往潭边走几步,还没蹲下身子呢,脚底下一滑,便跌倒了。书童急忙去拉,王献之却叫书童先把砚台捧上去。站在桃树边一个卖扇子的姑娘看到他这样一副呆相,“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这时,王献之只顾捧着砚台仔细瞧,看摔坏了没有。这姑娘也凑过来看,叫道:“哎呀,这砚台是我家的。”王献之好不奇怪,问姑娘:“这砚台明明是我的,怎么说是你家的?”这一问,姑娘哇的一声哭了。

原来她家过去也是个读书人家,现在穷了,借了人家银子,还不起,他父亲只好卖了心爱的桃砚还债。家里东西卖光了,又只好做扇子卖啦!

王献之很可怜这姑娘,本想掏几两银子给她,一则身边未带,二则怕姑娘不肯要,就想出个法子帮助她。在姑娘卖的几十把扇子上写了好多诗,叫姑娘去卖。姑娘一见落款是王献之,心想:王献之的字,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请他写都请不动呢。

王献之抬眼细看姑娘。这一看,不觉愣住了,这姑娘长的真漂亮,柳叶眉,糯米齿,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着实惹人喜欢!王献之心里想:这样好的姑娘,却落了这般的苦命。那王献之还是个少年人,没有成亲,在姑娘面前,一颗心“扑通,扑通”像打鼓一样跳个不停。姑娘对王献之又敬重,又爱慕,也羞得满脸通红。王献之看看还剩一把扇子,对姑娘说:“这把扇子你就不要卖,留着自己用吧!”随手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三月桃花里外红,

黄蜂采蜜在花中;

两人来看池中水,

不知哪年再相逢。

王献之又问姑娘的姓名,姑娘摘了一段桃枝,对王献之说:“你猜,我的名字还没发芽呢!”王献之可是个聪明人,张口便说:“你叫桃(陶)叶。”姑娘拍手笑道:“真给你猜到了!”

这陶叶姑娘是卖砚台老汉的独生女儿。自从在桃花潭和王献之分手后,她每天都摸弄那把王献之题了诗的小扇子,真是茶不思,饭不想!

第二年冬天,老汉病重离开了人世。不久陶叶自幼定亲的男人,也死了。婆家怕陶叶守不了这“望门寡”,败坏门风,欺她家孤女寡母,就起了歹念头,带了一伙身强力壮的人,闯到陶家,不由分说硬要把陶叶抬去婚葬。抬到半路,陶叶急昏过去了。抬的人以为陶叶死了,就把她往男人坟边一丢算数。

陶叶被冻醒了。一个人睡在荒郊野地,想想自己身世悲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她翻身起来,从雨花台外乱葬岗,跑到秦淮河畔桃叶渡,寻思了半天,决心跳进桃花潭,一死了事。

说来也巧,这天正是三月初三。王献之又来桃花潭洗砚台了。他听说陶叶已叠出嫁,想到去年今天的情景,望着桃花潭的流水,不觉发起呆来。王献之洗了砚台,在渡口又转了一阵,正打算回家,陶叶恰好也来到渡口,两人相见,都疑心是在做梦。

“陶叶!”

“先生!”

王献之急忙迎了上去,哪晓得跑得过急,一头栽倒,把砚台摔出好远。姑娘连忙赶过去,捡了起来,双手交给王献之,说:“完好无损!”

王献之一听这话心中有数,她不光说的砚台,也是说的自己,便说:“跟我回去吧,不要怕旁人冷言耻笑!”

陶叶点点头,又欢喜,又感激,那止不住的泪水,把桃砚都滴满啦。王献之捧起桃砚,伴着陶叶回到家。很快称心如意地完了亲。

历史笔记

一个偶然的巧遇,便演绎成一场情牵梦挂的相思,这无疑是心有灵犀,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更是一种缘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