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皮德那之战

皮德那之战(Battle of Pydna)

罗马军团的胜利

皮德那之战简介

皮德那之战:皮德那之战,彼得那战役(Battle of Pydna),发生在前168年的马其顿,是马其顿王国与罗马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中,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所率领的罗马军击败马其顿珀尔修斯,结束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此次战役结果导致马其顿王国覆亡,安提柯王朝因此断绝,此战确定罗马将君临希腊世界。学者Paul K. Davis指出这场战役决定了亚历山大继业者王国的命运,并使罗马的权势开始影响近东地区。

皮德那之战过程分析——

皮德那之战档案

交战双方:罗马军队VS马其顿军队

交战时间:公元前168年

双方将帅:罗马统帅是鲍鲁斯,马其顿统帅是佩尔修斯

双方投入兵力:罗马军共2.8万人,1200名骑兵;马其顿3万多人

双方使用兵器:矛、盾、标枪、弓箭、剑等

交战结果:罗马军队大胜

历史背景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曾经与汉尼拔联合对付罗马人,罗马人对此非常不满,派军队驻守亚得里亚海岸,监视马其顿。公元前168年,佩尔修斯继承马其顿王位后,不断扩充兵源,训练军队,筹集粮食武器,准备与罗马决一死战。罗马人不想再容忍马其顿的所作所为,正巧帕加蒙王欧米尼斯去罗马陈述马其顿国王佩尔修斯侵略的意图,在回去的路上,佩尔修斯雇用刺客企图谋杀他。罗马人以此为借口,向马其顿宣战。

主要过程

公元前171年,罗马执政官埃米利乌斯●鲍鲁斯率主力部队2.8万步兵和1200名骑兵挺进希腊。

马其顿国王佩尔修斯派兵一路截击,并几次挫败敌人。鲍鲁斯一面从正面牵制佩尔修斯的兵力,一面派纳西卡沿艾尔皮亚斯河岸向下游移动,准备迂回到佩尔修斯的后方。但是这一-计划却让佩尔修斯知道了。

佩尔修斯派米罗前去阻止,双方经过一番激战,米罗惨败。佩尔修斯听到失败的消息后,害怕受到前后夹击,遂率主力3万余人撤向南部沿海的皮德那,驻守在卡提里尼。卡提里尼的南面是平原,非常适合马其顿方阵作战,佩尔修斯准备在这里与罗马军决战。

鲍鲁斯知道马其顿撤兵,就立即前进,向卡提里尼推进。他将部队驻守在阿罗克拉斯山上,这是高低不平的山丘地带,不利于马其顿方阵的进攻,并且这里与马其顿军营隔劳卡斯河相望。

劳卡斯河是该地区的唯一水源,所以两军达成协议,对取水的部队互不侵犯。

公元前168年6月22日下午,在河边饮水的罗马战马突然脱缰向河的对岸跑去,马其顿两名士兵上前拦马,被跟在后面的罗马士兵打死,双方守河士兵混战在一起。双方主帅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遂决定在此展开决战。

马其顿军首先击溃罗马军前锋,罗马人退向山地。擅长平原作战的马其顿方阵怎么能适应高低不平的地形呢?可是,佩尔修斯并没有命令方阵停止前进,而是命令继续进攻。

这时灵活的罗马军团却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从右翼反击马其顿方阵。佩尔修斯想立即调转方阵的正面策应右翼,但高低不平的地形和笨重的长矛使方阵调整起来极为困难,方阵出现无数漏洞。鲍鲁斯又命令第一、二军团从左翼强渡劳卡斯河,从侧面、后面进行攻击。佩尔修斯急令马其顿士兵以密集的长矛冲击罗马军队,试图突破罗马军的包围,但几次冲锋均未成功,马其顿方阵却被罗马军冲得七零八落。鲍鲁斯见时机成熟,急令罗马军团从敌人方阵的空隙中插人,用刀剑与马其顿士兵展开肉搏战。马其顿士兵的长矛暴露出缺陷,近距离交战既不能进攻,又很难防守,于是士兵纷纷丢下长矛逃命。

此战,马其顿士兵被杀者有2万人,被俘者1万多人,罗马仅损失几百人。佩尔修斯在逃跑途中被擒,后死于罗马狱中。马其顿灭亡。

在这场战役中,马其顿方阵表现出在适应战场环境上的笨拙,可以想象,要让上百人在战场上快速向前是可以的,但让其团团转以应付来自各方的敌人,是很困难的,在狭窄地区就更困难了。

重大意义

皮德那战争,使强大的马其顿帝国走向消亡,罗马开始向一个世界性的强权帝国迈进。

策略战术

马其顿军 采用传统的方阵战术,一度使罗马军团节节后退,但其战术单调而古板,缺乏灵活性,最后失败;罗马人利用地形优势,采用侧翼包抄,用短兵肉搏之战术大破马其顿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