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东晋第一人桓温为什么走上司马懿的老路?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24 23:16:34 0 桓温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东晋第一人桓温为什么走上司马懿的老路?”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东晋第一人桓温为什么走上司马懿的老路?

01

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途经金城时,来到年轻时历练的地方凭吊往昔。早已不再细腻的大手,抚摸着同样粗糙的老树干,桓温不禁悲从中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当年自己才24岁,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时光。如今22年过去,当年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已十围粗壮,而自己也将成为年过半百的老翁。当年一腔豪情,折腾半生却终究是一场空。时光如流水,任你英雄豪杰、风华绝代,到头来终究逃不过生命短暂,青春难驻。

桓温的一声叹息,在千年后引起辛弃疾的共鸣。他在建康赏心亭挥笔写下一首《水龙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在魏晋风流人物中,从没有一个人如桓温这样:浓烈欲望和恪守底线纠结在一起,热爱生命和杀伐果决齐头并进,赳赳武夫和风流才子融于一身。

桓温这一辈子,奋斗过,失败过,得意过,落寞过,最终,以热烈奔放的生命色彩,成为男人真正的标杆。

东晋第一人桓温为什么走上司马懿的老路?

02

312年,桓温出生在一个囚徒之家。他的高祖父桓范是曹魏的大司农,因为站错队伍而被诛杀,龙亢桓氏就此沦为刑家。到“永嘉南渡”时,他的父亲桓彝带着家族男女老少跑到江苏。初来乍到,桓彝到处请客送礼拉关系,凭着一手优秀的清谈功夫,挤进了“江左八达”的权贵圈子。

桓温刚出生那年,正好太原名士温峤来家里做客。温峤看到襁褓中的桓温,就忍不住逗他:“来来来,哭两声听听。”

温峤是司徒温羡的侄子,桓彝得罪不起,就赶紧抓起儿子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两下。顿时,一声嘹亮的哭声响彻卧室,温峤一听也惊呆了:“这孩子将来了不起,不如就起名叫温吧。”从此,桓温才有了正式的名字。

长大后的桓温何止了不起,简直太厉害了。父亲桓彝在宣城被江播叛军杀害,15岁的桓温就此成为孤儿。他看着父亲冰冷的尸体喃喃自语:“父亲,我一定为你报仇。”

仅仅三年后,杀父仇人江播就去世了。桓温装扮成吊丧的宾客,怀里揣着一把刀混进灵堂。在人群混乱之际,他眼一瞅、腿一蹬,就冲过去把江播的大儿子捅死了。江播的另外两个儿子看样子不对劲,撒腿就跑。桓温追上去大开杀戒,一会儿工夫就把江播的三个儿子全给杀死了。

在别人的灵堂前,让人家断子绝孙,在现代社会绝对是犯法的事。但在那个年代,则是为父报仇的“孝行”,马上就成为当时的轰动新闻。再加上小伙子长得英武、行为果敢,皇帝司马衍对他抛出了橄榄枝:“我有个妹妹,要不许配给你吧?”这种事还用考虑?桓温在大仇得报之后,马上迎来了“洞房花烛夜,人生小登科”。

03

在北方胡人肆虐、南方内斗不休的东晋时期,桓温是一股“泥石流”。他一个猛子扎进了时代的大潮中,从此再也回不了头。

娶了公主的桓温被皇帝司马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做皇室的臂膀。24岁时,桓温就被派到北方前线琅琊郡,担任内史,正厅级干部。那个出身刑家的孩子,少年丧父的孤儿,从此一飞冲天,当过辅国将军、徐州刺史、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到35岁时,桓温就彻底把持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346年,桓温把一封《成汉军政实力分析》的报告发给朝廷后,没等领导签字就率领军队向四川出发了。当时成汉政权腐败不堪,军队也毫无战斗力,正是统一西南的大好时机。在桓温的指挥下,荆州军士气如虹,三战三胜直抵成都。

有人来抢饭吃,成汉皇帝李势也急了。他集结剩余的军队背靠成都,妄图做困兽之斗。桓温也被打得很惨,敌人的箭都射到脚下了。就在他准备撤退时,击鼓的士兵却因为慌张,把后退的命令敲成了冲锋的鼓点。战士们一听,既然军令如山,那就拼死冲吧。看到士气可用,桓温也拔剑督战,这一仗赢得干净漂亮。

立国40年的成汉政权,就此灭亡,桓温也成为东晋最大的功臣,从此意气风发。

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有的人瞻前顾后,总是在想:“这件事能不能行?”要么就在犹豫:“我能成功吗?”一个又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他们的犹豫和等待中溜走,回头再看,却又懊悔不已。即便遇到下一个改变的机会,他们仍然会沉溺在自己设置的局限中不可自拔,最后一生平庸,碌碌无为。

桓温看到了四川的机会,于是提枪上马,说干就干。向朝廷做了报告后,为了不给反对者机会,他就悄悄出发。直到成就大功业时,才对别人说:“运气,都是运气好。”这种敢闯敢干的魄力与决断,才是男人最耀眼的勋章。

04

桓温的相貌不算是标准的美男子,但他是魏晋最具魅力的男人。

陶渊明的外公孟嘉,是桓温麾下的参军。有一年的重阳节,他们一起登山赏菊,饮酒赋诗。那天所有人都穿着军装,因为举止行动不太灵敏,一股山风把孟嘉的帽子吹跑了,当时他自己都没有发觉。旁边的人想告诉他,桓温却“嘘”了一声。

在山顶喝着酒,吹着风,没一会工夫,孟嘉就要去厕所。这时,桓温指挥孙盛写了一篇嘲讽孟嘉的文章,然后用帽子扣在桌子上,最后让大家都当作没事人一样。

哪知道孟嘉回来看到后,立刻要来纸笔,挥笔写下一篇为自己辩护的文章。本来孙盛的文采已经非常了得,而孟嘉的文采气势又胜他百倍。“文辞超卓,四座叹之”,这就是文化史上有名的“孟嘉落帽”。

很多人都喜欢调侃自己的领导:“刚从科员当上主任,就鼻孔朝天,斜眼看人。”其实大家讨厌的不是领导,而是厌恶端架子、摆官威。我们喜欢桓温,无非是喜欢他那至情至性的真实。

工作的时候毫不含糊,娱乐的时候都是朋友,所以桓温才能招揽那么多的人才为己所用。成汉的文武贤才都被他的气度所折服,东晋的谋臣大将纷纷汇聚到荆州帐下,即便王谢豪门看不起他低下的出身,也不得不派出优秀的子弟到其麾下,以求拉近关系。

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大军气势如虹,很快就横扫三秦,逼近长安,经历过统一帝国的老人抹着眼泪说:“想不到还能看见王师北定中原。”可由于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符健又坚壁清野,导致桓温军中无粮,最后只能带着三千户百姓撤退。

在回荆州的路上,他听说有个老太太是刘琨的侍女,于是马上召来见他。在桓温成长的过程中,他受益最多的指导老师就是温峤。温老师教他读书、兵法、谋略,但讲得最多的,还是当年辅佐刘琨在太原抗胡的故事。可想而知,刘琨在他心中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印象。现在竟然能通过一个老太太跟偶像产生联系,想想都觉得美妙。

一见面,老太太就语出惊人:“你跟刘司空太像了。”什么?真的吗?桓温赶忙换了一身满意的衣服,再请老太太看看:“你快说,哪里像了?”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真相,一刻都等不及了。

老太太说:“五官很像,就是脸皮薄了点;眼睛很像,就是小了点;胡须很像,就是红了点;个头很像,就是矮了点;声音很像,就是尖锐了点。”

一瞬间,桓温就像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他郁闷得一句话都不说,转身就回卧室蒙头大睡,几天都没有出门。这时的桓温,哪里像横扫中原的一代枭雄,就是个有点傻又有点逗的年轻人。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05

司马氏的江山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东晋王朝刚建立时,掌握荆州的王敦就打算攻入建康,夺取皇位。虽然王敦失败了,但这个梦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权臣,更何况能力类似“孙仲谋、晋宣王之流”的桓温呢?

男子汉大丈夫,有野心就要去实现,更何况夺取的是司马氏的江山,桓温没有一点儿心理压力。更何况,他的目的是获取权力,整顿江南,将来重新开创大一统盛世。于是他在收复四川之后,就以一己之力掀起三次北伐,既为了积累名望,也为了实现梦想。可时代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门阀在地方盘根错节,皇室在朝廷毫无权威,国家政权全靠几大家族维持平衡。在这样的局面下,怎会有举国北伐的希望和能力?怎会有人希望强权人物打破现有的利益平衡?

实际上割据八州的大司马桓温,当时已是东晋第一人。他只需像司马懿父子一样,狠下心来大开杀戒,皇位便唾手可得。可他只是清除了几个异己,再也没有大动干戈,即便王、谢豪门纷纷把子弟送到他麾下,希望能在将来的桓氏王朝中谋一条出路。

有人说:“桓温一生都放不开手脚,活得拧巴。”但在我看来,桓温一生都坚守一条底线,不是所有的功业都需要用屠刀来开路,不是所有的人情都必须用利益来维系,不是所有的成功都需要践踏底线来完成。

即便他喊出“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也终究没有走上司马懿、司马昭的老路。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做事有没有底线。或许,这也正是“魏晋风度”最美的一刻,也是桓温的人性最绚丽的绽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6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