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 ——高平之战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4 00:26:15 0

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吞并了燕云十六州,改国号契丹为辽,准备问鼎中原。在此期间,辽国以南的大地上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辽穆宗耶律璟在位期间,954年年初,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太祖郭威去世,传位于他的养子柴荣。北汉和辽国结盟,想趁着柴荣年轻没有威望时一举征服中原。如果这次中原失守,南北大纷争的局面就可能再现。强敌压境之际,柴荣能不能力挽狂澜呢?

954年年初,后周太祖郭威去世,传位于他的妻侄,即养子柴荣。此时,夹在辽国和后周之间的北汉正虎视眈眈,与同样野心勃勃的辽国结盟,企图趁着柴荣刚继位、国事还不稳定之际攻打后周。这一年暮春时节的一个下午,高平城(今山西省晋城境内)东北方的旷野上,战鼓雷鸣,号角声声。三四丈高的点将台上,柴荣在几员大将的陪同之下,俯瞰将士操练。

柴荣今年三十三岁,只见他飞眉入鬓,目如朗星,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操练即将结束时,他满意地点点头,对身边诸将说:“大战在即,诸位有什么破敌之策?”

一员老将说道:“恕臣直言,三军固然弓马步战娴熟,但战前若是得不到重赏,只怕操练再好也无济于事。”另外几位将军也立刻点头称是,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有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将军一言不发。

这几员老将所说之言,反映出了当时的军队风气——贪财希赏。早在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拥兵自重,动不动就向朝廷索要赏赐,达不到目的就拒绝听令,甚至对朝廷刀兵相向,直到五代末期,这种风气依然没有改观。

面对众人的讨赏之请,柴荣没有回应,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年轻将领。这位年轻将领名叫赵匡胤 ,是禁军中的一个将官。他肤色偏黑,面目憨厚,但眼睛里透着一股英气,只是他的英气内敛,不像柴荣那样锋芒外露。

迎着柴荣的目光,赵匡胤说道:“末将上阵杀敌,只为保境安民,不敢求赏。”

柴荣扭过头来再看了看那几员求赏的老将,冷冷地说:“大唐灭亡至今,数十年战乱不休。从朕登基那一日起就立了一个宏愿——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今天下未定,国库空虚,你们吃着百姓的俸禄,却贪财希赏,良心何在?若为求财,大可脱去盔甲,去做行商坐贾。”说完,他径直下了点将台,赵匡胤紧随其后,那几员老将愣在当场,面红耳赤,既尴尬又恼怒。

第二天清晨,柴荣召集诸将传下军令:“朕率领一万前锋出发,向北挺进,前去驰援被敌军围困的潞州,尔等率三万主力部队随后跟进,不得有误!”

与此同时,大辽军队接到探子的回报,得知柴荣所率的前锋只有一万多人,于是他们放弃潞州,火速南下,想仗着兵力雄厚的优势,抢在柴荣的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彻底消灭柴荣。

当天午后,敌对双方在高平附近的巴公原狭路相逢。

北汉和辽国的联军有三个大阵,由西向东依次排开,分为辽军组成的西军、北汉军的中军和东军,北汉皇帝刘崇 坐镇中军。针对敌军的阵形,柴荣也把周军分成了三个军阵,分别是左翼、右翼以及中军。但是周军只有一万多人,分成三个军阵之后,与实力雄厚的汉辽联军相比显得单薄很多,很多将士脸色煞白,有了惧敌之意。

周军的阵势刚刚摆好,汉辽联军突然鼓声大作,一瞬间,东军之中的骑兵喊声惊天动地,向周军的右翼发起了猛烈的突击。也许是因为战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周军右翼当中的一些骑兵将领对柴荣很不满,不久他们就放弃抵抗,落荒而逃,剩下的千余步兵干脆弃械投降了。

刘崇大喜,指挥北汉军全力出击。他看到柴荣周围只剩下四五千人,连忙出动中军的精锐,命令他们务必拿下柴荣首级。传出将令之后,刘崇洋洋得意地对侍从说:“取酒来,朕要开怀痛饮,看着他柴荣曝尸荒野!”

生死存亡之际,柴荣毫不畏惧,他拔出佩剑,登上战车,高声喊道:“保家卫国,就在今日!大家不要怕,给我杀!”此刻,赵匡胤热血沸腾,纵马冲出大阵喊道:“陛下尚且不惜命,难道我们还能贪生怕死不成?愿意杀贼的,随我来!”

赵匡胤提着一柄斩马大刀,率领十几个胆大的骑兵,冲向了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敌人。赵匡胤可是个武术高手,据说他当年使用的拳术棍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套拳法叫太祖长拳,到明代已名闻天下,并对其他拳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太祖长拳又有“百拳之母”之称。

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 ——高平之战

眼见赵匡胤威猛如虎,敌军纷纷弯弓搭箭,射去了一轮又一轮的箭雨。赵匡胤弯腰侧身,双脚钩住马背,躲到了马肚子下面,避开了乱箭,但是坐骑长嘶一声,中箭倒地。敌军随即一哄而上,乱刃齐下。赵匡胤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把斩马刀挥舞得虎虎生风,眨眼间砍倒了五六个人。

柴荣少年时代学过不少武艺,也是个勇力惊人的英雄。他见赵匡胤在战场上左右砍杀,如入无人之境,顿时豪情万丈,他一把扯下披风扔在地上,命令侍从取来一支长枪,率领五十个骑兵冲上战场,就像离弦之箭一般呼啸着直奔刘崇而去。在他手里,那支长枪如同游龙一般,飞来舞去,挡路之人全被刺于马下。

连皇帝都不怕死,别人还能怕死吗?

周军将士被柴荣的勇气所感染,顿时士气大振,纷纷豁出性命,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搏杀,并齐声呐喊“万岁!万岁!”为柴荣助威。辽国的契丹人素来敬佩勇士,目睹柴荣神威凛凛,不由得也为他喝彩起来。辽军统帅更是慑于周军的勇猛,扔下北汉盟友,逃离了战场。

当柴荣冲到离刘崇只有十几丈远的时候,跟在他身后的五十个骑兵已全部战死,即便如此,柴荣依然马不停蹄,挺枪刺向刘崇。与此同时,战场上的喝彩声也越来越响。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柴荣身上,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如果他一枪刺中刘崇,那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眼睁睁地见柴荣离自己越来越近,刘崇吓得魂飞魄散,他把酒杯扔在地上,钻进马车里,大喊:“护驾!护驾!”

刘崇的亲兵以最快的速度在他的车辇(chē niǎn)前竖起了木质盾牌,无数的木质盾牌结在一起,变成了半人多高的盾墙。尽管他们第一时间前来护驾,但所有人都目睹了敌人的皇帝和自己的皇帝形成的鲜明对比:一个是威风凛凛的战神,一个是胆小如鼠的懦夫。这一瞬间,战场上的士气对比发生了大逆转,所有的北汉将士心里都泄了气。

就在这时,周军后方传来了急促的号角之声,“呜——呜——呜——”原来,后周军队的三万主力部队到了。

“杀啊!冲啊!”

正在前面浴血奋战的周军一看主力到了,士气更加高涨,所有的周军一起向敌军发起了总攻。北汉军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随即四处逃散,被周军冲杀得七零八落。高平之战,周军以弱胜强,获得大胜。

高平之战过后,柴荣整顿军纪,处死了几十个临阵怯战的武将,重拳打击军中贪财希赏的不良习气。因为在高平之战中的杰出表现,赵匡胤被提拔为禁军统领,一跃成为后周帝国的中坚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高平之战不仅使柴荣打响了威名,也使北汉、辽国不敢再轻易挥师南下,为中原百姓休养生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后来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建立大宋王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61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