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2-09 00:10:08 0 诸葛亮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这段相持的时间长达几个月,在此期间双方也有一些往来。

有一次,司马懿会见诸葛亮派来的使者,不问军中大事,只问诸葛亮的日常生活,问得很详细(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在两国交战期间主帅的一切都是军事机密,包括健康情况、生活规律、个人嗜好等,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可以推测出对方很多有用的信息来,从这一点看司马懿挺贼。

蜀国的使者显然警惕性不高,对司马懿有问必答:“诸葛丞相日夜操劳,睡觉很少,军中二十杖以上的处罚他都亲自过问,饭量也小,每天不过数升(所啖食不过数升)。”

蜀汉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大家说:“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很差,坚持不了太久(亮体毙矣,其能久乎)。”

诸葛亮的身体状况确实很糟糕。

长年的操劳,正可以用积劳成疾来形容,加上战事胶着,劳力之外更劳心,诸葛亮真的病倒了。转眼到了秋天,秋风起,天气凉,秋风萧瑟,又容易让人感伤,诸葛亮的病情竟然严重起来。

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大为惊愕,赶紧派朝廷副秘书长(尚书仆射)李福日夜兼程赶往五丈原,一方面探视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面还有大事相问。李福赶到五丈原时,看到诸葛亮已经病得很重了。

李福在病床前向丞相询问对国事方面的交代,听完后就急忙回成都复命。走了几天,李福突然想起来还有重要的事没有问,于是又返回来重新面见丞相。诸葛亮已知道了他的来意,对李福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说的很多,再说一天也说不完,你想问的,公琰合适(君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公琰是蒋琬的字,李福道:“前几天确实忘了问您这件事,就是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来。我还想再问您,蒋琬之后,谁可以接任(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

诸葛亮回答:“文伟可以。”

文伟,是费祎的字。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合适,诸葛亮不再回答(又复问其次,亮不答),他向后主上了一份表章,托付后事:

“我家在成都有800株桑树,有薄田15顷,家中子女的衣食,已经很宽裕了。我在外领兵作战,没有别的收入和花费,随身的衣物膳食都依靠国家,不从事其他营生以增加一分一毫的私产(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如果我死了,不会使家中有多余的资产,身外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陛下对我的恩情。”

诸葛亮给丞相府秘书长(丞相长史)杨仪等人留下遗命,自己死后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下,借助山势作坟,墓冢大小够容纳棺材就行了,敛葬时穿平时的衣服就行,不用陪葬的器物(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交代完这些事,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

后世传说,诸葛亮出生于181年四月十四日,卒于234年八月二十八日,但史书对此均没有明确记载。

关于诸葛亮临终前的一些情况,史书有些记载。

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有一部史书说,诸葛亮病逝的那一天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流射,落于蜀军大营。

还有一部史书说,诸葛亮临终前不仅饭量很小,而且心情不好。有的史书说他还吐过血(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吐血不是咳血,加上饭量不大,容易让人联想到消化系统的疾病,有人认为诸葛亮得的病是消化道出血,具体病症是消化道溃疡或者胃部肿瘤。

还有人推测诸葛亮的病或许与血吸虫有关。他长期生活在荆州,无论是襄阳的隆中还是南阳的卧龙岗,在当时,都在血吸虫疫区内,尤其是靠近汉水的襄阳,在那里血吸虫病时常大规模发作。诸葛亮有长达十年的躬耕生涯,接触血吸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另外,引起大量吐血的疾病除消化系统还有可能是呼吸系统的原因。如果患有肺癌或严重的肺结核也会大量咳血,此之外脊椎性结核也可以导致吐血,有人认为诸葛亮得的正是这种病。史书记载,诸葛亮作战时经常坐着小车而不太骑马,这正是脊椎有问题的表现。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积劳成疾和精神压力太大都是诸葛亮病倒以致过早辞世的根本原因。北伐以来,虽经多次努力,但或因为天时或因为地利或因为内部原因,前几次都未取得成功,这让诸葛亮很忧心。

诸葛亮觉得对不起先主的托付,又感到长期消耗下去没法向后主和蜀汉官民交代,这种沉重的压力和过度的操劳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

诸葛亮虽然不在了,但世人对他的纪念和评论从未间断。

一代英才诸葛亮陨落于何处?他的死因是什么?

有人做过统计,至今保存的截至清代以前关于诸葛亮的评论、考证等就有400多篇,涉及180多人,其中包括帝王、学者、诗人和爱国将领,参与评论的人范围之广、规格之高在三国历史人物中首屈一指。

历代对诸葛亮的评价多持颂扬态度,称颂的重点在其忠君为国、兴复汉室、矢志不移以及高尚的个人品德等方面。唐代官方设武庙,从历代军事家中选出十位杰出军事家入祀,诸葛亮是整个汉末三国乃至两晋唯一入选者,宋代官方仍沿袭唐代设武庙的做法,诸葛亮继续入选。

民间也将诸葛亮视为智慧的化身,认为他无所不能,但考察诸葛亮的一生,他取得过胜利,也多次经历过失败,甚至遇到过严重的失败,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人们对他的崇敬。

在古人看来,诸葛亮具备治国治军的突出才能,同时又济世爱民、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回顾诸葛亮的一生,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都为帝王、将相以及普通百姓所称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使他成为帝王心目中理想的人臣、人臣治国理政的榜样以及普通人平时学习的楷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