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终结一代霸王的“四面楚歌”,是汉军用来对付项羽的计谋吗?

成为项羽临终之地的垓下位于淮河以北的平原,在安徽省固镇县东,邻近项燕身亡的蕲县,距陈胜举兵的大泽乡也很近。垓下的“垓”有堤或国境之意。

终结一代霸王的“四面楚歌”,是汉军用来对付项羽的计谋吗?

垓下之战

除刘邦之外韩信、彭越、刘贾的部队也都集结到了垓下。韩信兵力三十万,项羽军仅十万兵。出现了与当年鸿门宴时军力对比的相反之势。周殷也于此时背叛项羽,投奔了刘邦。为了迎击,项羽在垓下筑塞。此时,项羽在夜里听到的是重重包围的汉军歌声。正如四面楚歌的故事所述的,汉军人人唱起楚歌。《项羽本纪》载:“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对此有两种解释:一说汉军为欺骗项羽而唱起楚歌,一说投降汉军的楚人唱起了楚歌。总之,项羽听闻此歌声得知楚人多已投降汉军了。

楚汉时期有很多历史情节,成为后代历史剧的题材而广泛流传。比如清代京剧《霸王别姬》(又称《十面埋伏》)就广为人知。“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诗句所描述的项羽与虞姬诀别情节的京剧,甚至成为名角梅兰芳的代表作。1993年陈凯歌导演还制作了两位演出《霸王别姬》的艺人之间爱憎关系的影片。比起当上皇帝的胜利者刘邦,失败者项羽临终的戏剧性情节更为引人入胜。弱者容易得到同情,但项羽并非弱者,与刘邦相比他是强者。“四面楚歌”所强调的,还是在对决之中项羽的优势仍在继续。项羽曾在荥阳从四面攻击刘邦,刘邦不得不以纪信为替身逃出城。之后,在成皋仍是刘邦遭围困,好容易才得以逃脱。大概正是由于项羽一直处于强势,一旦形势急转直下,那最后的场景才更能唤起同情吧!

虞美人之歌

“楚歌”到底是怎样的歌呢?《史记》中对此没有记载。东汉应劭说楚歌是鸡鸣歌。“鸡鸣”并非鸡鸣叫的声音,是天亮的意思。看来是说这是歌唱天亮的歌。项羽半夜起身,饮酒帐中。因为身边常有虞美人和名为“骓”的骏马陪伴,由此作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全盛时有力能拔(翻越)山、意气盖世之势。可如今事态不由人,骓马不再勇往直前,虞美人呵,我应将你如何安放?”他一连唱了好几遍,虞美人也和着唱。《史记·项羽本纪》虽未记载虞美人当时唱的歌,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楚汉春秋》逸闻,作出了补充。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史记》《楚汉春秋》所记两首歌,是项羽作歌,虞美人和歌。项羽唤虞美人为“若”,虞美人称项羽“大王”,自称“贱妾”。四面楚歌的紧张状况之下,果真能有项羽、虞美人作歌的可能吗?应该说正是情况紧张才有可能如此!高祖在返回故乡沛时,也是饮酒、击筑,咏唱自己作的歌,并让众人合唱共舞。在当时作歌咏唱是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段。

交错纷乱的楚军汉军

西楚霸王项羽占据西楚地域,建都彭城;汉王刘邦的汉是以巴蜀、汉中为领地,都城建在南郑。“西楚”指的是淮河以北,即现在安徽、河南、湖北省一带,其东面的江苏省是东楚,南面的安徽省南部、广西、湖南省则称南楚。所以,所谓楚地指的是从淮河直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域。项羽在移居吴之前出生于下相,所以与沛郡出生的刘邦同属西楚人士。两位楚人在秦这一共同的敌人消失之后,彼此开战。

刘邦不再滞留于汉地,越过秦岭山脉进入关中,很快回到楚地。实际上刘邦与项羽是在楚地争斗,汉地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刘邦之所以没有在汉地建国,并不在于汉水流域或巴蜀出身者占汉军的主流,而是因为军中那些与项羽军同样出身的东方人。刘邦喜欢的是短服、高帽的楚式装束。

汉与楚之间并无土地的差别。在刘邦军的统治下的是汉人,在项羽统治下就变为楚人。根据时局变化汉与楚之间可以自由转化。本来无所谓汉地与楚地,汉军、楚军之间也是相互交错、彼此出入的。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记载了楚汉战争的五年及西汉初的判决案例。其中楚汉战争时期的记述中,汉国是被置于楚之下的,可见当时始终是楚的时代。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在项羽的楚时期有一名女婢逃亡,到了汉的时期,还没有登录户籍。这名女婢的主人此时找到她,在户籍重新登录后,又把她卖了一万六千钱。女婢年龄四十四岁,关于这笔买卖是否成立出现了争议。判决认为女婢从楚时代进入汉时代后,她已经不再是女婢了。所谓奏谳书,是指将那些以往没有先例的疑难案件,提交中央廷尉审议的文书。虽然官吏的判决是在女婢脸上施黥之后,交给买她的新主人,但也有意见认为该女婢应该是已经解放为庶人了。

追随刘邦的那些人,只要在战争中立功者都得到了爵位。夏侯婴在反秦战争中屡建战功,连续得到过七大夫、五大夫、执帛、执圭等爵位,最后成为汉王的列侯。灌婴也是从七大夫、执帛、执圭升为列侯的。七大夫、执帛、执圭等爵位,在汉王即位皇帝以后的二十等爵中是没有的。那只是沛公刘邦时代赏赐他周围人的楚的爵位。刘邦即位皇帝之后,施行的是依据秦爵位制所定立的汉帝国二十等爵。这是由于他战胜项羽之后,希望摆脱楚制的结果。

由此可知并不存在楚汉战争中汉军以楚歌欺骗项羽的事情。汉军本来就为楚地出身的将士所组成。汉军攻打楚军,就相当于攻打自己的故乡。应该说当时汉军唱起楚歌是极为自然的。

项羽之死

项羽与八百壮士夜半骑马突出重围。黎明时汉军发五千追击,项羽军渡淮河时尚存百余人,至东城只剩下二十八骑。他对部下这样说:“这是上天要我死,并非作战有误。我起兵至今已经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最终称霸天下。现在就让我们做最后的决战吧!”

他们来到乌江这一长江渡口。乌江亭长驾船停于岸边,要他赶紧上船。并说:江东方圆上千里土地,数十万民众,在那里称王不也足够吗?亭长的话使项羽想起,当初率江东子弟八千渡长江,如今没能带回一人。即便为王又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将爱马送与亭长。徒步持剑与汉军接战。一身是伤,还坚韧作战,最终力尽自杀。五个士兵为了获赏而抢夺项羽尸体。项羽曾做过鲁公,因此葬在了鲁的谷城。

司马迁对于项羽这一人物予以了负面的评价。例如杀秦子婴,未封刘邦为关中王,流放并杀害怀王(义帝)等等背信弃义的行为受到非难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从漫长的历史潮流来看,正是项羽杀掉秦子婴才结束了秦王朝。刘邦正是由于遭到项羽轻视、被封于边地为汉王,才发奋杀项羽,建立汉朝的。司马迁认识到项羽的楚政权在秦汉之间意义重大,因此不是把项羽载入列传,而是以《项羽本纪》的形式置于《秦始皇本纪》和《高祖本纪》之间。

但是,司马迁将其载入《本纪》是因为承认项羽独立的国家体制。这一点是不能忘记的。取代秦,仅仅四年(汉元年正月至四年中分天下,再至五年垓下之战),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建立了分封十八诸侯体制。

《汉书》因为是汉一代的王朝史,所以将项羽的记述从《本纪》降格为《列传》。而且在卷三十一中将陈胜与项籍(名籍、字羽)合传,是将陈胜与项羽作为秦的叛乱者并列的。当然也可以说二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实现了反秦复楚的人物。

项羽自己没有做皇帝,究竟是他当不成还是不想当皇帝呢?看来是他不想当皇帝。一方面将战国楚怀王的子孙立为义帝,一方面自己仅称王,并分立十八个王。亦即一种在封建制之上拥立一个皇帝的独特体制。面对秦郡县制崩溃的现实,这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一种政策选择。

项羽之评价

现代史学家对项羽的评论,不如对刘邦的评论多。张传玺的《项羽评论》发表于1954年,虽说观点比较早但也代表了一个方向(《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1985年)。即认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是起到作用的,但是他从贵族立场出发搞天下分封则是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真的是这样吗?

杀秦的第三代子婴、火烧首都咸阳、掘秦始皇陵而最终灭秦的是项羽。另一方面刘邦作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汉王,最终破项羽而当上皇帝,此后继承秦始皇的统一帝国体制。始皇帝的遗产是以项羽为中介,再由刘邦继承下来的。

如此而论,秦、楚、汉本来都是小国。然后从一地之王统治全国,即帝位君临天下。我们将这一中国的天下称为帝国。秦王嬴政当上皇帝,即始皇帝;项羽将楚怀王立为义帝,自己做西楚霸王;汉王刘邦做了诸王之上的皇帝。皇帝刘邦也是把诸王推在前面,当时很难像秦那样实行全国范围的郡县制直接统治。

如同项羽封建十八王,在其上拥立义帝那样,汉一面继承秦的郡县制,一面又导入楚的政体,实现了郡国制。中央直接管辖的地域范围不过十五个郡。在当时战国时期的残余力量十分强大的情况下,统治全国是需要各种政治技术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刘邦是一面与项羽战斗,一面学习并吸收项羽的楚式体制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0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