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扁舟跨海:施琅郑成功决裂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8:57 0

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五年)二月,郑成功从厦门出发,率领舰队进攻清军控制的广州,途经惠州附近的盐州岛时,强劲的风大声呼啸着,将海面掀起高高的波浪,如同触怒了一群魔鬼,这群魔鬼齐将狰狞的手臂高高举起,对郑军每艘战船进行撞击、摇晃,发出地动山摇、令人恐怖的嘶叫声。巨浪蜂拥似的向郑成功舰队扑来,疯狂地对其进行居心叵测的推搡、摇撼,每艘船都东倒西歪、摇摇晃晃。风暴不仅使海面上的战舰摇摇欲坠,还使得整个海天连成一条黑线,海面上黑浪滚滚,海天间黑风呼啸,天空中黑云翻动,连云彩仿佛都被撕裂。在暴风雨里,郑成功的海军战士除了因战船被掀翻而随船沉没,就是东躲西藏,能够在暴风雨里逍遥自在的只有海燕,它们在黑云翻动的天空穿梭,接着又倏地跌落下来。

翻腾咆哮的波浪不断冲击着不远处由清军驻守的盐州岛上黑色的礁石,浑浊的海水卷着泥沙、海草、树枝、碎木板,还有在上边的一层灰白色泡沫凶猛地摔到岸上,然后又从岸上卷起一层泥沙碎石再退到海里去,无休止重复这一阴森恐怖的动作。暴雨像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倾泻下来,不只是暴雨,天上的云彩一块块互相碰撞,一道道闪电劈头射下来,仿佛要把天劈成两半,闪电有的像狡猾的火蛇一样,一头从天空里蹿出来,劈到海里,在海面上激出一个大火球,也有的直接劈到船上,在郑军士兵脚底下爆炸,一团橘红色火焰闪过之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战船一起不复存在。暴雨淋得连在舱内的郑成功都无法忍受,雷电炸得郑军死伤惨重,冰雹砸得郑军健儿鼻青脸肿。大自然丧心病狂地发威肆虐,把从夏天起淤积下来的毁灭的能量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释放到郑军战舰上,这是郑成功一生遭遇的最大海难。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长崎,就是二战中被美国扔过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的城市。实际上“郑成功”这个名字是清朝对他的贬称,南明一般称呼他为朱成功,他自称“国姓成功”,文书中自称“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南明辖境一般称他为“国姓爷”“延平王”。“郑成功”的叫法始于清代官方文书中的“海贼郑成功”(《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七)、“逆贼郑成功”(《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十)、“海寇郑成功”(《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六)。清朝剪灭郑氏之后,时间一久,就无人知道这叫法最初是贬称了。拙作为让大家看着习惯,故而沿用郑成功的称呼。郑成功的家庭很乱,他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接受过洗礼,是天主教徒,教名叫尼古拉斯·加拉巴德,郑成功的弟弟叫田川七左卫门,此外还有个葡萄牙妹夫。

郑成功文武兼备,“制艺之外,则舞剑驰射,楚辞章句,特余事耳”。黄宗羲称他“丰采掩映,奕奕曜人”。郑成功的文笔连钱谦益都赞不绝口:“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通过一首郑成功的诗词就知道钱谦益所言不虚,《无题》:“破屋荒畦趁水湾,行人见有鸟声闲。偶迷沙路曾来处,始踏高岩常望山。樵户秋深知露冷,僧扉心静任云关。霜村犹爱新红好,更入风泉乱壑间。”郑成功早年诗词清新淡雅,到后期则苍凉悲壮,遗憾的是传世极少。

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元年)郑成功得到南明朝廷隆武帝接见,隆武帝问他如何救国,他说:“岳飞说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依臣之见,这句话依然不过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血男儿谁能旁观?”隆武帝拍拍他的肩膀说:“难得的人才呀,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的话,就招你为驸马了。你可一定要尽忠朱家,不忘故国呀!”这次接见后他被赐姓朱(明朝皇帝之姓),改名成功。

清军博洛率军攻入仙霞关,夺取福建时,郑芝龙降清。郑芝龙临行,清军得知其子郑成功深沉有大略,让郑芝龙与郑成功同去,借此机会一网打尽。郑成功拒绝前往,带自己的部队出外练兵,写信给父亲表明态度:“大人不顾大义,不念宗祀,投身虎口,事未可知。唯大人努力自爱,勿以成功为念。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叛。今父亲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郑成功之信,已经一语道破郑芝龙的下场。

郑芝龙一到清军军营,博洛亲自出迎,与他“折箭为誓”,欢饮三日。第四天,郑芝龙等人正在酣饮之时,博洛一声令下,大军冲入,将郑芝龙绑了,押送北京。临行前,博洛逼郑芝龙写信招降自己的部下,最终二十万郑芝龙的部队有十万被招降(郑芝龙三弟郑芝豹、大将施琅都在投降之列),其余的由郑芝龙的二弟郑鸿逵、儿子郑成功统辖,继续抗清。郑芝龙被关押在北京,多尔衮封他为“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招降时许诺的“闽粤提督”之事终成黄粱一梦。此后的十五年郑芝龙就在此等死了,当然,这是后话。博洛对于郑芝龙的一切举动都是听多尔衮的布置,多尔衮在明亡清兴大变局中一直很英明,但是将郑芝龙关押则是走了一步臭棋。假如多尔衮暂时让郑芝龙当闽粤提督,郑芝龙必然卖命,为清廷效忠。可是多尔衮自以为擒贼先擒王,先把郑芝龙扣押就无事了,不成想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有雄略,此后三十八年时间,郑成功家族一直让清廷头疼,直到1683年施琅跨海征战,才最终解决郑家残部的问题。

郑芝龙的部队与之前降清的左良玉的部队等,共六十万人被多尔衮编成了绿营兵(旗子是绿色的),此后清军的编制就有了两种,八旗和绿营。

郑芝龙降清的同时清军对福建进行攻掠,打进泉州,劫掠郑家,根据陈支平《郑氏史料辑补》,郑成功的母亲、日本女人田川氏被清兵俘获,郑芝龙得知后用赎金把她救了出来,但不久她就自缢而死。根据施琅《靖海纪事》、黄宗羲《赐姓始末》的记载,郑成功得知母亲自缢的消息后,“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郑成功自从父亲降清后就一直在海上漂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是最让他头疼的,一直为郑成功族兄郑彩、郑联占据的厦门、金门两岛映入了郑成功眼帘。

郑成功手下将领施琅(施琅在随郑芝龙降清后,因为不受重用,又倒戈重新投奔郑成功)说:“郑联嗜酒无谋,不足为虑。藩主您先以四艘船寄泊在厦门鼓浪屿边上。对方见我们才四艘船,肯定不会起疑。而我们其余的船只,可以假扮为商船,在旁边各港停泊。然后,您登岸拜谒郑联,相机而动,此即吕蒙赚荆州之计!”

郑成功觉得施琅所说有理,但他还是有顾虑,“我想兵不血刃取二岛,不想落有杀兄之名”。

郑成功的叔叔郑芝莞说:“兵不血刃想法很好,但恐其部卒不服。一定要杀掉郑联,才会断绝其部属之心。类似事件,古已有之,唐太宗杀李建成、李元吉,所以能成大事!”

郑成功最终下定决心,让甘辉、施琅等人领精兵五百、船四只,驾船泊于鼓浪屿。这天是中秋节,郑联躲在钟乳石洞中饮酒大醉。他手下士兵想通报来袭的消息,却找不到郑联。于是,大家只能眼巴巴看着郑成功的五百士兵以及接应的兵船迅速占领全岛。转天一大早,郑联酒醒了,方才发觉厦门已被郑成功控制,他赶忙出来找郑成功,很快就被郑成功控制起来。其实,郑彩出发前,曾经警告过郑联,要他提防郑成功及其手下人会侵占二岛。郑联却说:“大木(郑成功小名)少年乳臭,何足介意?”没想到,真的让郑彩说中了。

郑成功假意设宴招待郑联,为郑联压惊,酒宴结束后,派人送郑联回家,行至半路,郑成功派来的刺客将郑联斩杀。夺占厦门、金门,吞并了郑联的部队后,一直在外的郑彩算是识相,对郑成功派来招他回岛的信使讲:“我年纪大了,郑家子弟能继志者,惟有大木一人!我愿全军解付于他。”于是,他和另外一个弟弟郑斌率残军归于郑成功。如此,郑成功彻底控制福建沿海全境。

就在郑成功刚有稳固的根据地后,传来多尔衮病死的消息,顺治刚亲政,郑成功觉得他是个十三岁孩子,清朝应该政局不稳,不趁此时进兵,更待何时?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五年)二月郑成功率军进攻清军占领的广州,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旗舰险些被倾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在台风中被卷走。船上的食物都毁了,连郑成功本人都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这就是本文篇头所写一幕。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的最大一次凶险。

郑成功进攻广州前将防御厦门的重任交给自己的叔叔郑芝莞,再三嘱咐郑芝莞不要轻敌,否则军法处置,说:“本藩铁面无私情,尔诸勋臣镇将,各宜努力,本藩赏罚无私,有罪虽亲不贷。”但郑芝莞对郑成功的话没当回事,认为厦门是小岛,清军不会重视,且清军不善水战,因此麻痹大意。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主力进攻广州后,令总兵马得功(就是他绑了弘光帝投降)偷袭厦门,马得功从厦门登陆。由于郑军无思想准备,一下子慌了手脚,郑芝莞开始不信清军登陆,等看见清军后又惊慌失措,忙带着财宝逃到金门,其部下群龙无首,损失惨重。郑成功得知厦门失守,迅速回师。马得功得知郑成功回师,忙率军撤退,到金门料罗湾时,守御金门的郑成功的叔叔郑鸿逵因马得功曾是自己的侍卫,就仿照关羽在华容道的做法,撤去防御,放了马得功。郑成功收复厦门后,为严明军纪,令刀斧手将自己的叔叔郑芝莞砍死。将士们见郑成功如此无情,在今后作战中更加卖命。

经过此次进攻广州失败,郑成功明白了,清廷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会因为多尔衮之死而动摇,也不会因为十三岁孩子的亲政而有动荡,匡复大明任重道远。这次出兵郑成功的最大失误在于逼反了施琅。郑成功打广州时,让施琅留守厦门。施琅因为厦门兵力少,估计无法守卫,但不敢直说,就说自己做了个梦,预示出师前景不利,望郑成功考虑。郑成功听出了弦外之音,认为他心存胆怯,于是撤了他左前锋的职务。清军进攻厦门,施琅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当,杀死清军主将马得功之弟,马得功差点被生擒,率残兵败将仓皇逃离厦门。施琅满心认为这样做郑成功就能恢复自己的左前锋职务,可郑成功战后不许他官复原职,施琅大为不满。施琅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喜怒形于色,他竟然向郑成功说自己心灰意冷,想去当和尚,借以试探郑成功对他的态度,但郑成功不为所动。施琅一气之下真的剃了光头,郑成功大怒。他们之间因此事已经有巨大的裂痕,不久之后的曾德事件让他们二人彻底翻脸。曾德原是郑成功部下,后归施琅节制,施琅被罢官后他觉得施琅难以官复原职,为了自己前途,就利用过去的关系投入郑成功营中,施琅大怒,杀了他。郑成功于是认为施琅反形已露,将施琅全家逮捕。

关押施琅的人也不清楚郑成功到底要如何处置施琅,施琅虽然性格有大缺陷,但是一贯好让领导下不来台,给部下打抱不平,因此郑成功的部队中有许多人都是施琅的粉丝。看守他的人就是,施琅看出来这一点,对看守他的人说:“赐姓(郑成功)要我交两千金来赎罪,我这有一千多,再找个朋友借几百就够了。”看守他的人信以为真,便押着施琅去借钱,行到半途中,施琅坐在地上不起来。押着他的人觉得有诈,此时施琅猛一起身把身边几个人都打倒了,然后就跑了。

就在施琅逃走的这天晚上,郑成功派人暗害施琅,但是施琅已经逃走,于是下令在全岛搜查施琅。施琅躲在岛上的一块大岩石下的洞穴里,五天没吃东西,第六天施琅实在饿得不行了,从洞穴里爬出来,遇到一个樵夫,樵夫“错愕长跪”,“你不是施公吗?赐姓正在抓你,快跟我来!”樵夫把施琅带进自己家,招待一番,此后施琅在樵夫家藏匿数日,但终究觉得这不是办法,于是与樵夫告别,来投奔岛上自己的旧部苏茂。郑成功消息很灵通,很快就得知施琅逃到苏茂这里,派人来搜查,施琅藏进被子里(匿公床被中,茂妻坐其前,搜者视无有,乃去),就这样躲过一劫。这次逃过劫难后,施琅知道,如果不离开这里,早晚是死,当夜,苏茂让施琅乘一叶扁舟渡海逃走,施琅奇迹般的逃到了大陆,投奔了清军。郑成功得知施琅逃走后说:“吾留一患与中原矣!”随后他将施琅的父亲、弟弟等一家72口斩杀,此外也把苏茂斩杀。施琅本来是明朝将领,随郑芝龙降清,后叛清而投奔郑成功,此次又背叛郑成功,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叛变,其人反复无常,终究小人也。(施琅脱险的传奇故事据《碑传集》卷十五)

由于施琅先后三次反叛,他投奔清廷后也不受重用,未来一段时间施琅不会再出现,再出现时施琅将会脱胎换骨。施琅的事就说到这儿,在广州将郑成功打退后,顺治将兵锋对准浙江舟山。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五年)清军攻陷浙江舟山,在舟山群岛逢人便杀,相约一直杀到鸡鸣为止。他们杀了舟山百姓一万八千多人,最后只剩下六户人家。清军杀到刘家岙时,忽然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便停止了杀人。正是由于这一声鸡叫,才救了舟山的这最后六户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来。从此,这一纪念公鸡挽救人们性命而除夕不杀鸡的风俗就在舟山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