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当大明遇上大清:重臣出关——整军备战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9 12:14:36 0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初十,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3万明军精锐出山海关,增援辽西前线。

出发之前,兵部对是否派洪承畴出山海关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人以为洪承畴乃朝廷重臣,所统领的也是明军精锐,兵精将勇,这支部队是大明的战略机动部队。洪承畴应当坐镇山海关,率军驻守关门,为关宁军后援,不宜轻易出关。也有的人认为,大敌当前,大战在即,宁锦需要增援,洪承畴应当出关。争论来争论去,最后还是决定,出关。

洪承畴率军出关后,并未走远,他将驻地选在了离山海关外不远处的中前所,这里距山海关只有30里。

朝廷之所以反应如此迅速也是形势所迫。不久之前,宣大总督张福臻从前方发来奏报,去年以来,敌兵往前线运来60门红夷大炮,并召集了数千名善于制作云梯的工匠,新近又从蒙古买了1万多匹战马。种种迹象表明,清军近期很可能南下入寇。虽然他们扬言要进攻宣大,但大炮笨重,携带不便,清军应该不会带着大炮翻山越岭,他们的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宁锦。

明朝君臣在认真分析当前敌情之后,认为清军近期进攻宁锦的可能性很大,这才令洪承畴带兵出关,希望这位横扫中原的名将也能在关外再立新功。

洪承畴,一个比吴三桂更有争议的人,此时的洪承畴是崇祯眼里的能臣干才,受朝野瞩目的方面大帅,大明百姓心中的战神。3年后,洪承畴的选择令他身败名裂,但此刻却是洪承畴的人生巅峰。

洪承畴出关后,经过几个月的摸底调查,结果发现问题还真不少。洪承畴来到宁远视察,发现这里机关林立,镇、监、抚、道,各管一摊,还都有调动指挥军队的权力。平时还没啥,一旦打仗,各调各的兵,很容易造成指挥上的混乱。洪承畴决定统一兵权,将兵权交给总兵。

洪承畴做的第二件事是移营,确切地说是让随军家属搬家。洪承畴发现,驻守在锦州、宁远的明军官兵,他们的家人也大多随军住在城里或附近的屯堡,这些士兵的田产房屋散布城外。洪承畴觉得这些家属住在前沿,战时很难保证他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城外居住的人。洪承畴想将军属后移至中后所、前屯卫,那里相对安全,而且土地肥沃,适合耕作定居。但安土重迁也是人之常情,洪承畴深知让军属搬家并不容易,这些人在这里住久了,全都置房买地定居了,突然让他们搬家,阻力会很大,而他又初来乍到,威望不够,洪承畴只好找来辽东总兵祖大寿、团练总兵金国凤、宁前道丘民仰,请这些本地的地方官、父母官去做工作。

接下来,洪承畴要做的就是选将练兵。

先说选将。洪承畴到前线后,提拔了两位总兵,一个是吴三桂,辽东本地人。吴三桂的背景有多深厚,前面介绍过,就不多说了。另一个是刘肇基,也是辽东本地人。后来史可法守扬州,召集各路兵马增援,只有刘肇基一支部队赶来扬州。城破后,刘肇基在与清兵的巷战中殉国,纵观此人一生,是一个比吴三桂靠谱的人,一个心中有国家的人。

不得不服,洪承畴很有眼力,当时的关宁军里,吴三桂、刘肇基可谓出类拔萃的将才,他们后来在不同阵营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刘肇基的升迁还有一点小波折,洪承畴的报告送上去后,兵部只批准了吴三桂一个人,刘肇基只是署理,也就是带有临时性质。直到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兵部才正式批准,实授吴三桂团练总兵、刘肇基分练总兵。吴三桂升任团练总兵,原任团练总兵金国凤改任练兵总兵。

两位新总兵履职后,干的第一个活就是练兵,这与他们的职务倒是很相符。这就要说到洪承畴的一项大举措——练兵。

洪承畴没来之前,辽东也在练兵,分成堪战援兵与守兵分别加以训练。这次,洪承畴的练兵有所不同,他先从各营抽调精锐士兵,集中到一起整训,然后再以这些精兵为标准,督促各营练兵。为了更好地进行训练,洪承畴特意将练兵场选在关内的永平,练兵的负责人就是新近提拔的吴三桂与刘肇基。

洪承畴先后从关外辽西八城抽调精兵1万,加以强化训练,练成后将这些士兵重新编营,新练成的精兵共编成8营:右翼中营驻前屯卫;右翼左营驻中后所;中权左营驻宁远;右翼右营驻宁远;左翼左营驻塔山;步军右营驻杏山;标右营驻锦州;后劲中营驻锦州。

洪承畴在关外整军移营选将练兵卓有成效,他自己也很满意。

崇祯十二年(1639)十月,就在洪承畴为自己的辽西布局自信满满之时,清军就来打脸了。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军袭击宁远,此时团练总兵吴三桂正在关内练兵,练兵总兵金国凤被调往宁远指挥守城。

金国凤到了宁远才发现,他指挥不动吴三桂的部队。十月二十日,清军逼近宁远,宁远驻军不服从调遣,金国凤不得不率心腹家丁出战。两军在宁远城北一个叫刘家庄的地方遭遇,展开混战,双方从清晨打到下午,血战长达三四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其间竟然没有明军前来增援,致使金国凤孤军作战,被清军围攻,金国凤头部被砍4刀、身中7箭3枪,战死沙场。

金国凤在松山以3000兵大胜皇太极数万清军。在宁远,明军守兵将近1万,金国凤却只能率家丁迎战,力战殉国。虽然一个守城,一个野战,但很显然,友军观望不前,守军不听调遣,才是战败的主因。这点朝廷上下、前线众将心知肚明,虽然洪承畴这几个月一直在整顿,但明军的问题错综复杂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月时间就能解决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97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