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制度构成

  • 大清巡狩——应对大众的南巡认识

    各省民众如何看待备办南巡的总动员并有何等反应?各省官员所上奏折都是向乾隆皇帝保证,辖区所有人等,上自官员下到百姓,闻听皇帝巡幸的消息都欢呼雀跃。1749年末迎接乾隆首次南巡,江南河道总督高斌(1683—1755)奏报:“阖省绅耆士庶莫不额手欢呼,衢歌巷舞。而南河通工之官弁、军民更切欢忻踊跃,尤觉十倍舆情。”
    一年后的1750年末,江苏巡抚雅尔哈善,陪同向导统领兆惠、努三,视察沿镇江至苏州的大运河巡幸路线(见图1)。雅尔哈善正式奏报说,当他宣布皇帝即将到访时,“多人观瞻”。更为重要的是,当他反复强调朝廷禁止...

    制度构成 2020-07-05 1022 0
  • 大清巡狩——以战争规模动员各省

    如果上面所描述的踏勘和宿营过程,让人想到这是安排和进行一场扩大化的军事演习,那么各省的准备工作也像是为了一场小规模战争而募集地区和当地的资源。利用现存的档案材料,我们能够极粗略且是保守地估计,为了支持乾隆南巡而动员的人力以及运输的物资:车18 000辆、骡2 400头、船3 450艘、骆驼2 200头、马18 000—20 000匹,以及约300 000名纤夫、人夫和修建人员(见附件A)。...

    制度构成 2020-07-05 1540 0
  • 大清巡狩——作为武力象征的营帐

    大清巡狩——作为武力象征的营帐

    皇帝的营帐显然是又一个清廷声称具有内亚军事机动性和威力遗产的象征。在1751年乾隆南巡中,基本上是轮流使用两套宿营设施。...

    制度构成 2020-07-05 1965 0
  • 大清巡狩——安排驻跸事宜:一种旗务

    大清巡狩——安排驻跸事宜:一种旗务

    白彬菊的军机处研究指出:“制定礼仪、考虑地形以及安排运输足够的物资以保证出巡路途上政府的运转,这种种复杂工作很像战争所带来的挑战。”
    军机处处理所有与皇帝的通信,并协调乾隆南巡在内的许多巡幸,总责其成。鉴于军机处的起源是作为一个军需和战略机构,因此它尤其适合这一工作。卫周安指出:“相当大比例的军机大臣,在任期内处理军机事务或指挥军队。……有些则因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而入值军机处。”
    然而,皇帝巡幸路线的具体计划,是由征服者精英中满洲或蒙古人安排的,而他们并不都是军机大臣。...

    制度构成 2020-07-05 1236 0
  • 大清巡狩——皇帝的扈从与巡幸路线

    大清巡狩——皇帝的扈从与巡幸路线

    乾隆皇帝的南巡旷日持久,平均115天——比乃祖每次南巡(87天)多出近一个月。在南巡的年份,乾隆朝廷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路途之上(表3.1)。乾隆第二次(1757)、第三次(1762)以及第四次(1765)南巡的随行队伍规模较小,由3 000—3 500人组成(表3.2)。
    三五十满洲和蒙古高级官员是皇帝的心腹侍从和侍卫(表3.3)。皇帝扈从中的低级官员负责各种各样的其他职责:从基本的文书草拟,到满足这一移动朝廷的日常饮食、起居以及出行需要。
    ...

    制度构成 2020-07-05 236 0
  • 大清巡狩——乾隆皇帝评论妥 帖睦尔(1767年):历史的回响

    陛下春秋鼎盛,宜思文皇(图帖木尔,1328—1332年在位)托付之重,致天下于隆平。今赤县之民,供给繁劳,农务方兴,而驰骋冰雪之地,倘有衔橛之变,奈宗庙社稷何!...

    制度构成 2020-07-05 1821 0
  • 大清巡狩——进谏与因应之二:汉御史的抗议(1758年12月)

    大清巡狩——进谏与因应之二:汉御史的抗议(1758年12月)

    令乾隆皇帝沮丧的是,他发现在新疆取得胜利的前夜仍需为巡幸辩解。
    1758年12月30日,左副都御史、上书房师傅孙灏
    反对第二年乾隆皇帝为视察边防和接见进贡使团而出巡索约尔济的计划。
    最初乾隆以为孙灏“无知,罔识事体”,但是当他“继思孙灏此奏”,越发感到这关乎“本朝家法及我满洲风俗”。孙灏质疑乾隆计划出巡的妥当,已经触及了民族政治的痛处,提出了满洲民族—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问题。在乾隆皇帝看来,孙灏的看法关乎“人心者甚大”,他“有不得不明切宣谕者”。...

    制度构成 2020-07-05 786 0
  • 大清巡狩——乾隆皇帝恢复巡幸(1740年代):家族的传奇故事

    1750年夏至,乾隆皇帝发现自己处于守势。上年秋天,他公布了首次南巡计划,但现在他极力为自己即位以来的作为辩护:...

    制度构成 2020-07-05 1201 0
  • 大清巡狩——康熙皇帝恢复巡幸(1680年代):经典模式?

    1684年10月20日,礼部郑重宣布东巡。
    起居注官使用了更古老的用语,称之为“东巡狩”,
    这一术语暗指《尚书》和《孟子》——巡幸的经典出处(见第一章)。这些经典描述了,圣君舜最为典型的在四个基准方向上的盛大出巡,始于祭献泰山的“东巡”。
    康熙皇帝个人完全熟悉这一经典模式,1768年6月19日,他亲自就相关的经文段落——“岁二月,东巡守”一节以及“五岁一巡守”一节,向名义上负责经筵的官员,发表了看法。
    毫不奇怪,这次皇帝出巡所定的目标——参拜孔子出生地,敬观那里的古代礼器,接着在泰山祭献——与经典完全一致...

    制度构成 2020-07-05 1427 0
  • 大清巡狩——进谏与因应之一:康熙皇帝最初的南巡(1668—1671)

    最开始,康熙皇帝将巡幸作为讲武手段。1668年10月,他将巡幸计划通知吏部和兵部,将在冬季农闲季节视察北部边防并进行军事演练。...

    制度构成 2020-07-05 1512 0
  • 大清巡狩——明朝的巡幸

    十四世纪末,长江下游组织起来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明朝的建立,标志着淮河以北地区在将近两个半世纪后,第一次重新建立了汉人王朝的统治。然而,蒙古统治给明初(1368—1435)的政治和政策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南北在一个“本土”的汉人王朝之下的重新统一,并没有自动地带来儒家士人或是文官特权的复兴。在戴德看来,“明朝不仅保留了许多元朝创新的制度和做法,而且新的汉人统治精英自身所表现出价值和态度,与以前元朝武士贵族的相似,而这些常常与儒家的规定相左”。
    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洪武皇帝,1368—1398年在位)与第...

    制度构成 2020-07-05 1765 0
  • 大清巡狩——帝制联盟与执着于季节性迁移

    唐朝以降政治上常是分裂的,这是一系列中国北方边境的非汉政权的侵犯所致。尽管君主不停移动的理念在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已失去了声望,但它仍然是北方政治文化突出的特点,给非汉王朝诸如契丹人的辽朝(916—1125)、女真人的金朝(1115—1234)以及蒙古人的元朝(1260—1368)留下了历史的烙印。狄宇宙指出,这些非汉政权“是北方、内亚的文化世界与历史经验的特有产物”,
    学者将这一北方政治传统称为“帝制联盟”(与南宋等建立的“帝制官僚”相对),
    并指出了它更具“封建—家产制”特色的制度
    以及“强烈的权力私人化...

    制度构成 2020-07-05 2006 0
  • 大清巡狩——帝制官僚与对巡幸的贬斥

    八至十二世纪唐宋的崩溃,彻底否定了巡幸的做法。晚唐的标志是文官统治逐渐被侵蚀以及武将(基本上是非汉人)作为政务的最终裁决者在中国北方平原的兴起。
    755年,唐朝的将领安禄山(卒于757年)——他有着沙陀和突厥血统——发动政变,迫使玄宗以“巡狩”四川为名西逃。这一委婉说法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即八世纪中期以降,唐朝统治者只是内亚(具体地说是回纥)军事势力所操纵的傀儡。最终,安禄山的反叛标志着唐朝衰亡的开始。
    ...

    制度构成 2020-07-05 730 0
  • 大清巡狩——作为君主—官僚间紧张关系突出表现的巡狩

    地处西北的秦国征服了六国,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自称是“始皇帝”,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的开始。公元前220年,也就是他军事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在他的法家谋臣李斯(卒于公元前208年)的请求下,这位秦朝的缔造者开始了巡狩。
    这次巡狩是有意仿效《尚书》和《孟子》所记载的古代圣君的典型巡狩之举。...

    制度构成 2020-07-05 1358 0
  • 大清巡狩——战国时期巡狩的“开化”

    西周的“中央集权封建主义”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468年)已开始瓦解。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只是之前西周的影子而已,最终注定要变成西周崩溃秩序的又一残骸。巡狩的开化伴随着的,是此前秩序的崩溃以及士阶层的衰落。后起的修养高深、自我界定为“士”的礼仪专家的地位上升,最终改变了巡狩这一名称的所指,从一军事名称变为一个更为文雅的名称。
    将具有高度军事化概念的“巡狩”转变成了更仪式化和行政定位的“巡守”,这是全面开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士阶层社会转变的结果。...

    制度构成 2020-07-05 951 0
页次:3/37 每页15 总数54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