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因为爱情: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9:45 0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下午,驻扎在阜成门外的李自成部队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李自成没有从阜成门入城,而是一路向东北方向,从明朝皇帝每次出征北伐所走的城门德胜门入城。按照战争中胜利入城的规矩,李自成不乘法驾,不用卤簿,戎衣毡笠,身着淡青色龙袍,帽前缀一块蓝色宝玉,表示他是“水德应运”,以水灭大明朝的明亮之火。李自成骑马入城,而迎驾的文武官员骑马立于德胜门内街道两旁,不用俯伏街边。刘宗敏因为在大顺朝位居文武百官之首,所以单独立马前边,然后按照唐宋以来习惯,文东武西。文臣是先按衙门次序,再按品级次序,即按照俗话所说“按部就班”的传统规矩骑马肃立在大街的东边;武将们按照权将军、制将军、威武将军、果毅将军、游击将军等官阶顺序,骑马肃立在大街西边。

如果按照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李自成应该走地安门进入皇城,再经玄武门进入紫禁城,但是新皇帝一不能走后门,二不能走偏门,必须走皇城的向正南的大门,即当时的大明门。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御营亲军前后扈从,进德胜门后一直向南走,然后从西单牌楼向东,转上西长安街。所经之处,家家闭门,在门外摆一香案,案上有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门头上贴有黄纸或红纸,上写“顺民”二字。

李自成一路骑马来到正阳门,而后再进入大明门。穿过大明门后李自成继续北进,到达承天门。李自成骑马从中间的白玉桥上走过去,在桥边说:“我只要能射中承天门牌匾的‘天’字就能得天下。”

众将说:“闯王膂力过人,是有名的神箭手!”

在众将赞许与期待声中李自成拈弓搭箭,嗖的一声利箭飞出,却没有射中“天”字,而是射到了天字下边。李自成的部下都慌了,觉得这不是吉兆,李自成的笑容也瞬间消失。此时宰相牛金星来解围,他说:“我主大喜,恭喜大王!”

李自成不解地看着他。“您射中了天字的下边不正说明您能得天下吗?”众将欢呼。

李自成入城转天,三月二十日,崇祯的内阁首辅魏藻德和内阁次辅陈演前来拜见李自成。魏藻德说:“微臣为官三年,忝任宰相,主上不听臣言,致有今日。”

魏藻德随即遭到了李自成的训斥:“三年时间你就当上宰相,崇祯对你恩重如山,你早该死社稷,为什么还苟且偷生?”

魏藻德:“主公乃旷世明君,微臣早有意辅佐。”

李自成:“你个没廉耻的混蛋,来人,押入大牢!”(谈迁《国榷》卷一百)

魏藻德被关押在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处,对刘宗敏说:“如果用我为官,就把我放出来,别把我关在这儿。”刘宗敏上去就给他一嘴巴:“崇祯待你不薄,你就是一白眼狼。”随后刘宗敏用夹棍夹断魏藻德十个手指,魏藻德大呼:“我愿把我女儿送给将军为妾。”刘宗敏把魏藻德的女儿找来,当魏藻德面强奸,随后把这个女人送到军营慰安,最后刘宗敏用枷锁夹住魏藻德的脑袋,魏藻德脑浆被挤出来而死。魏藻德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他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死得最惨的状元。(彭孙贻《平寇志》)

像魏藻德这样投降李自成的官员还有一千二百多人,陈济生《再生纪略》记载,这些当官的“平日老成者,环巧者,负文名才名者,呶呶利口舌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缩首低眉,直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谑,不敢出声。亦有削发为僧,帕首作病,种种丑态,笔下不尽绘”。李自成对负责处理投降官员的宰相牛金星说:“明朝官员在城破之日能死社稷便是忠臣,不死者留他怎的?”牛金星对这一千二百多人逐一问话,选出九十多个可用之人为新政权服务,剩下的则被送到刘宗敏那里等候处分。这一千一百多人被送到刘宗敏处,此时刘宗敏正“挟妓欢呼”,自然无暇顾及。这些官僚一天下来饥肠辘辘,只得拾起大顺军士兵丢弃的食物往嘴里塞,其场景狼狈不堪。

这一千一百多人在李自成眼里如同插标卖首一样,随时等待杀头,真正被李自成看中的是崇祯的三个儿子。李自成贴出悬赏令,重金悬赏捉拿崇祯的三个儿子,负责藏匿皇子的太监见钱眼开,自然将太子和另外两个皇子交出。李自成见到太子后厉声问道:“你父皇何在?”

太子平静地说:“崩于南宫。”

李自成:“你家为何失天下?你父皇何以至此?”

太子:“我哪知道?这应该问那些官僚!”

李自成见太子谈吐不俗,丝毫不惧,于是口气也软了下来:“如果你父亲还健在的话,我一定尊养他,你不用担心。”

太子见李自成软了下来,便试探着强硬地说:“你为什么不杀我?”

李自成:“你无罪,我岂能妄杀?”

太子:“既然这样,请听我一言,一不可惊动祖宗陵寝,二迅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我百姓。”(此段对话记载在谈迁《国榷》卷一百,《流寇长编》卷十七,《明季北略》卷二十)事实证明,李自成的确做到了前两点,而第三点,李自成就做得很差了。

与这一千二百多个投降苟活者相比,以下衮衮诸公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内阁辅臣中只有一个殉难者,就是范景文。三月十七日他说:“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犹负国!”他自缢于妻子灵前,很快被家人救下,于是他又赋诗:“谁言信国(文天祥)非男子,延息移时何所为?”随后投井。

大臣倪元璐在城破时说:“身为大臣,不能报国,臣之罪也!”而后拜别母亲,再祭拜关羽,弟子问他:“为何不举兵以图光复?”倪元璐说:“身为大臣,国事至此,即吾侥幸生还,有何面目见关公?”说罢自缢而死。李自成进城后得知此事,下令:“忠义之门,勿行骚扰。”于是倪元璐家人得以保全。

殉国者名垂青史,活下来的人就惨了。李自成大将刘宗敏下令:一品官必须每人上交一万两银子,以下必须交上千两,否则大刑伺候。被牛金星送到刘宗敏这里的一千一百多个官员一时间有被挑筋的、被挖眼的、被割断肠子的,李自成也觉得有些过分,问刘宗敏:“你为何不帮助朕做个好皇帝?”刘宗敏说:“皇帝之权归你,拷问之权归我,你别废话!”李自成默然,可见此时局势已经失控。

李自成其他各部队见刘宗敏诸营捞了不少,而李自成的许多老部下却只得用粗米马豆当粮食,这些人于是遍入民间房舍奸淫。仅安福胡同(此地后来成为段祺瑞皖系的活动地,所以段祺瑞内阁也叫安福内阁)一地,一夜间被奸污致死的妇女就有三百多人。在北京的大顺军以皇宫中精美巨大的宫窑花缸做马槽,拆木门窗烧火为炊。看见内库中有珍稀的犀牛角杯,士兵们把大的用于捣蒜,小的注入豆油当灯用,大量珍宝化为灰烬。明亡清兴之际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说:“李自成完全扯下曾经迷惑百姓的怜悯和仁慈的面纱,暴露出真面目来,他下令逮捕所有明朝官吏,很多人被酷刑致死,他敢于让士兵抢掠北京,使他们犯下许多丑恶罪行,令人无法描述,正因为他这种可怕的残酷和暴虐,使他丢掉了国家。”

李自成的这些表现,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黄巢。清朝史学家赵翼《廿二史札记》总结李自成与黄巢有六点相似处:

1.黄巢跟随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战死,黄巢为贼首;李自成跟随高迎祥起义,高迎祥战死,李自成为贼首。

2.黄巢攻陷长安,称帝;李自成攻陷北京,称帝。

3.黄巢进长安前锐不可当,一进长安一败涂地;李自成从襄阳杀到北京,所向无敌,当皇帝后一败涂地。

4.黄巢的谋士尚让是举人,没考上进士,所以黄巢采纳尚让的建议,举人都是好人,不能杀,所有进士都要杀;李自成的谋士牛金星是举人,没考上进士,所以李自成采纳牛金星的建议,举人都是好人,不能杀,所有进士都要杀。

5.黄巢进长安,三品以上罢官,三品以下留任;李自成进北京,三品以上罢官,三品以下留任。总之,大官都是坏人,小官则可以作为技术官僚留用。

6.黄巢被林言所杀,民间说他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李自成被金二狗所杀,民间说他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

话休烦絮,我们再把镜头回到崇祯。崇祯的死亡地点可以说是非常诡秘的,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上吊自杀,可是李自成的大军到二十二日才找到崇祯的遗体。李自成派人给崇祯和周皇后买两口棺材,太监以土块当枕头,安放帝后遗体,旁边有两个和尚念经,四五个太监守卫。明朝大臣来哭丧的只有二三十个,不少昔日信誓旦旦效忠皇帝的大臣此时已经改换门庭,在崇祯的遗体旁策马而过,不屑一顾。相比之下,李自成比这帮人强多了,他下令按照帝王礼仪为崇祯的梓宫(皇帝的棺材称作梓宫)刷上红色漆,为周皇后的棺材刷上黑色漆,并为崇祯更换崭新的帝王服装。在崇祯出殡那天,李自成还亲自来到祭坛,向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材四拜垂泪。(《明季北略》)

虽然李自成都亲自到祭坛了,但前明文武百官几乎没有人来参加崇祯的葬礼,因为他们都忙着为李自成登基做准备。庶吉士周钟为李自成写了一篇劝进表,说李自成“比尧舜更多武功,较汤武尤无惭德”,对崇祯之死则称为“独夫授首,四海归心”。这些无廉耻的话足以遗臭万年,前明几个大臣却在争这句话的发明权,魏学濂和龚鼎孳两个人都说这句话“出吾手”,周钟“想不到此”。

在1644年明亡清兴的大变局中,三个地点最值得我们重视:北京、山海关、沈阳。北京的前明遗臣丑态百出,那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沈阳的多尔衮在干什么呢?我们先说吴三桂。

吴三桂,万历四十年(1612)出生于辽宁绥中。祖籍为杏花春雨江南的江苏高邮,他本人却是在寒风刺骨的辽东长大,因此他在性格上既有江南男人的特点,也有东北大汉豪迈英武的风格。刘健《庭闻录》卷六记载吴三桂大耳朵,高鼻梁,虽然没胡子,但是很有威严。他精神十足,每天半夜才睡,但白天毫不疲倦。吴三桂凭借着父亲的荫功和自己的战功,在军队中一步步快速晋升。每次与清军作战时,大批明朝将领都会战死,而死神却总是躲着吴三桂走,于是他晋升非常快。崇祯十四年(1641)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降清,锦州守将祖大寿也降清了,于是宁远成了关外的孤城,而守宁远的年仅29岁的吴三桂成了辽东关宁铁骑的总指挥。

崇祯十五年(1642)皇太极第五次南侵明朝,打到北京城下,崇祯调吴三桂勤王,吴三桂率军前来,清军最终撤退。这次吴三桂进京述职,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为了结外援,请吴三桂来家吃饭。宴席正酣,田弘遇让一群歌姬浓妆艳抹出来,伴着悠扬的丝竹声,吴三桂仿佛进入仙境。陆文龙《吴三桂演义》记载,在歌姬中为首有一美女,天生丽质,先唱起来。她眼如秋水一泓,眉似春山八字。面不脂而桃花飞,腰不弯而杨柳舞。盘龙髻好,衬来两鬓花香;落雁容娇,掷下半天风韵。衣衫飘曳,香风则习习怡人;裙带轻拖,响铃则叮叮入韵。低垂粉颈,羞态翩翩;乍启朱唇,娇声滴滴。若非洛水仙姬下降,定疑巫山神女归来。

这位美女就是陈圆圆。然而以清朝一部演义的描写来作为陈圆圆颜值的记录,是不是太不严谨了呢?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照片,最真实的陈圆圆颜值已经无法评估。没有照片的话画像也行,看清朝宫廷画像,无论是画皇帝还是画妃子,都借鉴了许多西洋油画技法,非常写实,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流传至今的陈圆圆画像都是在陈圆圆死后画的,为她画像者没有见过她本人。作为间接改变大明、大清、大顺三方强弱的关键女性,她的颜值还是有必要搞清楚的。

虽然流传至今的画作都是没见过陈圆圆的人画的,但的确有在陈圆圆生前为她画像的,只不过那幅画没流传下来。吴镜如所作《圆圆像》就是当着陈圆圆的面画的写生作品,这幅画清末柴萼见过,只不过到民国时因为兵燹才失传了。柴萼在《梵天庐丛录》中说,自己见过的画家吴镜如所作的《圆圆像》中,陈圆圆“髻挽倭坠,长袖轻裙,颧甚高,上唇左有一黑子,鼻梁中陷”。就是说,陈圆圆颧骨很高,上嘴唇左边有一颗黑痣,鼻梁塌陷。很显然,陈圆圆并不漂亮。

如果说柴萼见过的这一幅画不够写实,那么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旁证。民国学者何秉智在《滇南拾遗·天风阁随笔》中写道:“或又谓圆圆貌实非美,鲒埼亭主人全谢山尝亲见其最真确之小影,乃恒述以告人,其言固宜若可信也。”鲒埼亭主人全谢山就是后来为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续写的清初大师全祖望。明清之际许多人全祖望都见过,这个大时代中相当一批名人都在全祖望朋友圈内,因此他完全能见到真正的陈圆圆画像,他也说不好看。

既然陈圆圆长得不好看,那么为何又能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呢?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这样描述陈圆圆:“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云雾。是日演弋阳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折之调乃出自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玉在盘,令人欲仙欲死。”看来冒辟疆的描写只有陈圆圆的歌舞极美,气质极佳,却没有颜值的描述,很显然,陈圆圆是艺在色上,她的迷人的歌舞掩盖了相貌的不足,她不是个色艺双绝的女子。

陈圆圆是靠出色的演技,通过读书提升气质,估计不短于一小时的化妆,在没有图像处理技术的时代从各个方面弥补自己相貌的不足。吴三桂在关外整天看到的是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听到的是战鼓擂起、号角吹响,但在这远离关外的京师繁华地,一看到陈圆圆,听到与军号完全不同的江南靡靡之音,一下子动心也不足为奇。就是1642年吴三桂在北京结识了陈圆圆,娶其为妾,之后火速赶回山海关,继续在前线与清军对峙。

崇祯十七年清军围攻宁远三个月,宁远告急,就在此时李自成围攻北京,崇祯调驻守宁远的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正好得以名正言顺地杀出来。为什么说名正言顺呢?因为如果他要在没有崇祯命令的前提下放弃宁远就会承担丢失边防重镇的罪责,想想崇祯是怎样杀大臣的吧。

从宁远到山海关,距离是一百二十公里。按正常行军速度,两天内可以到达。虽然吴三桂是带着宁远等关外四城五十万人民一起撤离的,但是吴三桂可以把五万关宁铁骑中的一万人用来保护百姓,自己先率四万人星夜兼程赶回北京勤王。然而吴三桂的选择是用一部兵力在后保护百姓往关内撤退,自己率主力慢腾腾地把两天的路程走了八天,最终三月十六日才到山海关。而此时李自成已经到昌平了,等吴三桂赶到丰润时,北京已经陷落。那么吴三桂究竟为何要这么做呢?对此谜团,张宏杰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解释道:“吴三桂选择了这样一个最佳方案:拖延。他摆出一副对朝廷尽职尽责的姿态,在行进的路上等待着大明朝的灭亡。等到明朝的灭亡已经成了既成事实,他的效忠对象已经不存在之后,他就有了道义上的行动自由。”

随后吴三桂的行动在史学界就众说纷纭了,有说先投降李自成后降清的,有说直接降清的。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明季北略》和《平寇志》记载,李自成派投降自己的前明将领唐通携带犒劳关宁铁骑的四万两白银和吴襄的手书去见吴三桂,一起来的使者还有李甲、陈乙二人。吴襄在信中说:“今尔徒饰军容,逊懦观望,使李兵长驱深入,既无批亢捣虚之谋,复无形格势禁之力。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呜呼!识时势者,可以知变计矣。……我为尔计,及今早降,不失封侯之位,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骄愤,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受戮,身名既丧,臣子俱失,不亦大可痛哉!”

城府极深的吴三桂屏退左右接待唐通一行,他看过信后没有说话,但表面的波澜不惊掩盖不了内心的潮起潮落,盯着唐通的眼睛问道:“我父亲和太子现在情况如何?”唐通说:“新主(李自成)对老总兵(吴襄)十分优待,专等将军共图大业,以作开国元勋,届时新主将封将军为归命侯。太子现在也毫发无损。”

在吴三桂看来,历史上忠君殉节的臣子要么是愚蠢到顶的傻子,要么是沽名钓誉的骗子,对吴三桂而言,改朝换代不过是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如果投降李自成,历史可能会给自己臭骂,现实给自己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现实是有血有肉的,而历史呢?不过是一页页发霉的冰冷的废纸,而在这些废纸上书写历史的是胜利者,只要自己是胜利者,那么今后想怎么写历史全凭自己说了算。想到这里,吴三桂下定决心投降李自成,说:“只要我看见太子,就归降新主(得东宫即降)。”

吴三桂决定投降李自成后,下一步就是搞定自己的部下了。老谋深算的吴三桂知道,多年来在孙承宗和袁崇焕打造下,关宁铁骑以忠义为本,此时突然投降贼寇,是很有可能发生兵变的。为了试探部下,吴三桂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先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当以死报国,然而非借将士之力,不能破敌,各位将领意下如何?”

众人不说话,吴三桂接连三次让各位将领表态,都无人敢发言,毕竟大家都搞不清吴三桂的态度,他杀人如麻,万一嘴比脑子快的话就会人头落地。

吴三桂见众人不表态,已知自己有足够威信,大家都等待自己一锤定音,便说:“闯王势大(这是吴三桂第一次将李自成称为闯王,此前一直叫闯贼),唐通、姜瓖都投降了,我孤军不能自立,现在闯王的使者来了,我们应该是斩杀他还是迎接他呢?”

吴三桂的话依然很巧妙,他不说已决定投降,而是在说其他各路将领都已经做出投降李自成的选择后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如果众人表示要与李自成血战到底,那么吴三桂依旧给自己留有了余地。众人纷纷表态:“今日死生,惟将军命!”这样,吴三桂才最终宣布要投降李自成的决定。(以上对话见彭孙贻《平寇志》卷十一。)

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唐通带来的农民军,自己率关宁铁骑入关,准备到北京向李自成投降。四月初五他来到永平以西,这时突遇赶来的一个仆人。吴三桂问:“我家人如何?”

仆人:“李自成在北京逼所有大臣交出银两,老总兵也未能幸免,将军全家三十八口都被李自成软禁。”

听到此,吴三桂不禁勃然大怒,但与自己的父亲相比,吴三桂更惦念自己的爱妾:“我的爱妾陈圆圆呢?”

“已经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据为己有了。”

想到自己的圆圆那婀娜的身姿、细嫩的肌肤、迷人的一颦一笑、缠绵缱绻的温柔,现在却正在被一群叛军蹂躏,吴三桂大怒,拔剑将面前的桌案劈成两半,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还有何面目见人?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向这样的狗子投降,受万世唾骂!此时忠孝不能两全,我当先报先帝之仇!”

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的这段故事出自陆采《虞初广志》卷十一、沙定峰《陈圆圆传》、《明季北略》卷二十、《甲申传信录》,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说法的由来。但是吴三桂之所以与李自成撕破脸,可绝非单纯是为了一个女人。如果这样说的话,也太低估吴三桂的政治智慧了。

吴三桂知道,只要自己此时跟李自成撕破脸,他的父亲吴襄就必死无疑,于是他先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作为永诀:

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亲大人膝下。儿以父荫,熟闻义训,得待罪戎行,日夜励志,冀得一当,以酬圣眷。属边警方急,宁远巨镇,为国门户,沦陷几尽,儿方力图恢复,以为李贼猖獗,不久即当扑灭,恐往复道路,两失事机,致尔暂稽时日,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吾父督理御营,势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内,便已失坠,使儿卷甲赴关,事已后期,可悲可恨。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犹意吾父,素负忠义,大势虽去,犹当夺椎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阙下,以殉国难,使儿缟素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明季北略》)

写完与父亲的绝笔信后,吴三桂还起草了讨伐李自成的檄文,正式亮出旗帜与“闯贼”势不两立:“闯贼李自成,以幺麽小丑纠喝草寇长驱犯阙,荡秽神京,弑我帝后,禁我太子,刑我缙绅,淫我子女,掠我财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于宗社,犬豕踞于朝廷,赤县丘墟,黔黎涂炭,妖氛吐焰,日月无光……”“桂等智不足以致谋,愤何辞以即死!呜呼!自有乾坤,鲜兹祸乱之惨,凡为臣子,谁无忠义之心。”“汉德可思,周命未改,忠诚所感,明能克逆,义旗所向,一以当十。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小腆纪年附考》)

吴三桂的檄文最后一句明显是借鉴骆宾王起草的讨伐武则天檄文中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但结果不同之处在于武则天看了骆宾王的檄文后大为赞赏,深为没能把这个人才拉到自己这边而感到遗憾,而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的檄文后除了破口大骂外再没有别的反应。

一封信件、一篇檄文,两篇文章写完后吴三桂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沉重。自从得知陈圆圆被侮辱的那一刻起,吴三桂就在思忖自己的未来,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两条路:

1.自己率五万关宁铁骑杀回北京城下,与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决战,最终自己全军覆没,落得跟孙传庭、卢象升一样的下场。

2.忍辱负重,唾面自干,依然回到北京与李自成等人把盏言欢,从此作为昔日“闯贼”手下的一员。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王朝改朝换代,你不想做忠臣就只能选择做贰臣,不做杀身成仁的君子就只能做苟且偷生的小人,不做壮烈殉国的天使就只能做辜负君恩的魔鬼,不因战死沙场而进入圣坛就只能叛国投敌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里,只有道德教条的严酷压力,没有为现实人性的软弱和不完美预留一点弹性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死亡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选择,而活下来,却需要勇气。多年来在关外出生入死的吴三桂不会这么容易就选择死亡,这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自己手下毕竟有五万左右的关宁铁骑,一旦自己一朝身死,这五万人的前途将有极大变数,对于大明朝的最后一支有强悍战斗力的部队,无论是满洲还是李自成,都是不会放心的。想到此,吴三桂突然想到了第三种可能,先杀回山海关,与清朝零距离接触,然后联合多尔衮击败李自成,报君父之仇!

对,就是这样!不容自己再犹豫了,吴三桂调转马头杀回山海关,全歼李自成派来接收山海关的军队,将与唐通一起来的使者李甲斩杀,用其头颅祭旗,将陈乙割掉双耳后放归,让他向李自成报信。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回师山海关后,派投降自己的前明将领白广恩救援山海关,但白广恩部被吴三桂打得全军覆没。

重新占领山海关后,吴三桂对亲信部下说道:“我已经派人探知,北朝(满洲)正在集中兵力。想来他们获知北京失陷,必会倾巢出动。倘若闯贼(李自成)来到山海关与我们决战,我们只要坚持数日,北朝人马将从某个长城缺口直捣北京。彼时北京城内空虚,闯贼必定仓皇退兵。而西边既有清兵拦头痛击,东边又有我军追赶,流贼岂能不败?即使北朝不从长城缺口南下,而在长城以外驻扎,我们也可差人前去借兵。历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并不少见。古人有一个申包胥,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灭了楚国后,他就向秦国借兵,结果把吴国打败,楚国又恢复了。难道我吴三桂就不能做申包胥么?何况我有数万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孤身一人前去哭秦廷强百倍。只要有北朝出兵,我们定可驱逐流贼,恢复明室。事后也不过以金银报答北朝罢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可立于不败之地,只等李自成前来自投罗网。”

可见吴三桂降清并非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简单,他的考虑还是联合清政权来灭李自成。然而难道吴三桂没想到将清军引入关后就不可能再走了吗?难道吴三桂没想到自己的举动是引狼入室吗?事实上,吴三桂还是低估了多尔衮,他把多尔衮当作了皇太极。1642年皇太极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说:“彼(明朝)既请和,朕意欲成和事,共享太平之福。……昔大金曾亦一统,今安在哉?”皇太极那时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吴三桂就认为多尔衮跟皇太极一样,出兵北京一带后抢掠一番就走了,于是这才请清军入关,没想到多尔衮有入主中原的打算。本来皇太极刚死后清廷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辅政,但很快多尔衮将济尔哈朗逼退,大权独揽,济尔哈朗没有多尔衮这样的大志,有他牵制的话前途未可知,而多尔衮大权独揽下,入主中原只差一个机会。

吴三桂写信给多尔衮,要求借兵,多尔衮答应了出兵的要求,吴三桂引狼入室。当时在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联合多尔衮,但他们都已知道闯王与吴三桂决裂,吴三桂要率关宁铁骑而来的消息了。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农民军都领教过,昔日明军大将曹文诏就拿一千关宁铁骑加上两千普通士兵与山西的二十多万农民军交战,最终将二十万农民军斩杀将近十万。而袁崇焕时代关宁铁骑更是创下九千人击败八旗军四万人的奇迹。

《平寇志》记载:“贼闻关东兵至,咸涕泣思归,无有斗志。有客行市上,触贼刀背,遂为牵去。群起问之:‘能作字乎?’曰:‘能。’出瓦砚败笔,争拉之曰:‘我辈不能作字者,为我代书。我辈父母、妻子在陕,生死未可知,聊寄家书以慰之。作贼不过多得财,得亦无由寄,从征辛苦,何以为家?悔为李闯所误。闻吴三桂入关,且急,我等哪能敌?”

北京的大顺军已然惶惶不可终日,在此情况下李自成决定派刘宗敏和李过率军攻灭山海关的吴三桂,只要灭了吴三桂,自然人心安定。然而刘宗敏和李过“耽乐已久,殊无斗志”。四月初九,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率大顺军押解太子与两位皇子出征,四月十二日抵达山海关。关于李自成率领的参加山海关之战(一片石之战)的兵力数额,由于明亡清兴的扑朔迷离,各书记载截然不同。《清世祖实录》卷四、《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明史》卷三百〇九、《小腆纪年附考》卷五、《明通鉴》卷九十记载都是二十多万,《平寇志》卷十二记载是五万,《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罪惟录》卷三十一记载是六万,《甲申朝事小记》卷三记载是八十万,《明季北略》卷二十记载是四十万。《甲申朝事小记》和《明季北略》的数字完全不靠谱,而记载五六万的说法如果征诸山海关之战的实情,也站不住脚。如果是五六万农民军与五万关宁铁骑作战,吴三桂还用得着借满洲兵吗?自己就足能打赢。因此说李自成带着二十多万人参加山海关之战的说法最靠谱,本书即取此说。

就在李自成率军抵达山海关下的当天,二十多万大顺军对五万关宁铁骑据守的山海关发起猛攻。从四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吴三桂苦战十天,依旧坚守着山海关,而多尔衮则不紧不慢,稳扎稳打,率八旗军十几万人从沈阳出发。这次大清可谓倾巢出动,多铎、阿济格、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等满汉将领全部跟随多尔衮入关,他们已经从心理和实力上做好了接收北京的准备。八旗军于四月二十一日来到山海关外欢喜岭后,就不再前进。吴三桂知道,多尔衮老谋深算,不见兔子不撒鹰,于是便亲自杀出山海关与多尔衮会见。

多尔衮说:“明朝文臣素来无信义,元帅要建立盖世功业,俺国家虽然多灾多难,但依然全军来相助,但恐成功之后不知元帅安身何地?”

吴三桂说:“我父子受朝廷厚恩,今日贼兵弑君,士民切齿,人神共愤,天地不容。我听说勇士不会怕死而保全自己的名声,忠臣不会先考虑自身而后考虑君主。现在帝后都遇难,我吴三桂食君俸禄,岂能坐视不管?三桂现在誓死报国,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安问其他?”

多尔衮没有说别的,只是说明日再议。吴三桂知道,如果自己不做出能彻底让清军信服的行动,多尔衮这个老狐狸是不会轻易出手的。(此段多尔衮与吴三桂对话据葫芦道人《馘闯小史》卷一、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

四月二十二日凌晨,在双方的谈判中,多尔衮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他说:“闯贼兵多,关宁铁骑的长相服装跟闯贼差不多,你们必须剃发,跟满洲兵一样的头型,打起仗来才不容易误伤。”

吴三桂确实没想到这一招,不过,他没有犹豫片刻。自从他决定拖延对崇祯的救援时,就已经抛弃了帝国;自从他给吴襄写绝笔信后,就已经抛弃了父亲;自从他一开始决定向李自成投降时,就已经抛弃了名誉;此时不就是再抛弃头发吗?于是吴三桂欣然答应:“我绝不害怕闯贼,只是我的军队只有几千(把自己的军队往少处说,以便让多尔衮能派大军来抵挡李自成),我要是有万人骑兵的话,内可以制贼寇,外犹可以制辽沈,我还向你们借兵干什么?”

听到这,多尔衮以为就要谈崩了,然而吴三桂突然话锋一转:“现在我军的确是兵少,但制胜之道则是我军剃发。”(以上对话据《甲申传信录》卷八。)

余一元《山海关志》记载,多尔衮在得到吴三桂同意剃发的答复后说:“你们要为故主报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就是为了成全你们。之前的事在今日不必言,也不忍言,我只说一点,昔日我们是敌国,从今往后我们是一家。我军入关后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回去告诉大小居民,不要因我军入关而惊慌。”在得到多尔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保证后,吴三桂率全军剃发。

心理学家说,外表的变化对一个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八旗铁骑之所以坚决要求被征服者剃发改服,就是为了要一种心理上的彻底屈从。这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这实际上是为精神举行的葬礼。

剃头师傅只有几十人,而关宁铁骑有五万,显然不够用,于是多尔衮允诺折中,吴三桂麾下所有将领必须剃发,普通士兵可胳膊上缠一块白布作为自己人的记号,当时白布不够用,许多人从自己的白袜子上撕下一块缠在胳膊上。

吴三桂剃发后,与多尔衮等人一起开军事会议,商讨对李自成的作战方案。洪承畴用兵打仗一向稳重,松锦大战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崇祯的死催,他提出了最稳妥方案,说:“现在闯贼大军来到山海关前,京城必然空虚,如果我军一部兵力避开闯贼兵锋,绕道居庸关去进攻北京,逼闯贼回援,届时两军夹击疲于奔命的闯贼军队,可保万无一失。”

自从松锦大战后,吴三桂与洪承畴已经三年没见,本来吴三桂以为自己与老长官会永别,不想今日同样在新主子麾下,同样只得夹起尾巴做人,同样都是带着贰臣、汉奸、叛徒的名号,同样都是既不被同胞信任,也不被异族信任,此情此景,让吴三桂唏嘘不已。洪承畴曾经是吴三桂最真心敬重的读书人,对于读书人吴三桂一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大明官吏中的读书人嘴上貌似高深的大道理总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吴三桂云里雾里,另一方面这些人的表里不一更让吴三桂惊讶。这些大明的读书人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嘴上说“重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捞起钱来比谁都不含糊,吴三桂认为大明江山就是被这帮人祸害了。然而洪承畴可谓是大明官吏读书人中的异类,文能提笔安天下,进士出身,武能骑马定乾坤,打得李自成十八骑败走商洛,比那些上炕认识媳妇、下炕认识鞋的武夫强多了。然而就是这样,洪承畴居然降清了。由此,吴三桂心里对于背叛大明的负罪感大大减轻,他知道,跟着清廷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片刻的走神之后,吴三桂把思绪重新拉回战局,他认为洪承畴太高估李自成的实力了,也太费事了,说:“关内人民望大军如云霓,如果像洪大帅这样,会耽误很多天,失去民望,现在我大军就应该趁着锐气,驱逐逆闯。而且王爷您以顺讨逆,更应该堂堂正正,何必用诡谋搞奇袭呢?贼兵虽多,都是乌合之众,王爷带来的八旗军个个英雄,三桂不才,愿打头阵!”

多尔衮:“好,就依你之计!”

商议定后,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向大顺军发起冲锋,两军交锋地点为山海关内的一片石(今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东北)。彭孙贻《平寇志》记载了吴三桂的勇猛:“三桂左右奋击,杀贼数千。贼多数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复进,贼众(三桂)兵寡,三面围之。自成挟太子登庙岗观战,关宁兵东西驰突,贼以其旗左萦而右拂之,阵数十交,围开复合。”

四月二十一日,吴三桂率军与大顺军作战。当夜至四月二十二日凌晨,吴三桂先与多尔衮谈判,再组织剃发,而后又与多尔衮、洪承畴等人商议作战事宜,一天一夜未眠的吴三桂居然在打仗时能如此勇猛,看来此前皇太极所说“吴三桂是好汉子!我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绝非妄言。千军万马厮杀正酣,弓弦响处惨呼绝叫,炮弹落处血肉横飞,人喊、马嘶、枪响、炮炸,惊天动地的激烈混战令人心头为之一振!关宁铁骑与大顺军从二十二日上午八点一直打到中午,不分胜负,多铎、阿济格等人不断催促多尔衮出战,多尔衮说:“我军三次包围大明都城,都不能克。李自成一举破之,其智勇必有大过人之处,因此我军还是当谨慎行事。”(《明季北略》)但当作战到下午六点时,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渐渐不支。多尔衮知道,让吴三桂全军覆没对自己没有好处,通过李自成适当削弱吴三桂即可,今后入关打天下还要靠关宁铁骑。于是阿济格两万人为左翼,多铎两万人为右翼,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冲向了大顺军,四万人的冲锋使得战场刮起了大风。

李自成见大风过处,飞尘四散,霎时尘开沙散,他看清了无数红顶花翎的士兵冲来,大喊一声:“鞑子来了!”从马上栽了下来,被旁人救起,李自成所部在清军凌厉的攻势下崩溃了。刘宗敏中箭负重伤。多尔衮与吴三桂把李自成的大顺军逼向海边,“一食之顷,战场空虚,积尸相枕,弥满大野,骑贼之奔北者,追逐二十里,至城东海口,尽为斩杀之,投水溺死者,亦不知其几矣”。(《沈馆录》卷七)

王玮庆《一片石》一诗形象地再现了此战:“烽火连天明社屋,国亡家破仇谁复。忽闻美人亦被收,多情转效秦廷哭。恸哭上书为请兵,数行血泪啼鹃声。素练系肩衣如雪,负弩前驱玉关行。关内蚁贼二十万,横海列阵来酣战。狂风飞瓦尘蔽天,咫尺敌人不相见。我师先作壁上观,两军迸出刀光寒。觱篥声催阵云黑,鹳鹅队舞夕阳残。忽讶神兵来天上,长弓大剑辽东将。马上健儿齐丧胆,纷纷遁走凯歌唱。只缘红粉定燕京,箫鼓重逢倍有情。怪底将军多反覆,君亲恩不及倾城。”

李自成惨败后,派人与吴三桂议和。吴三桂提出只要交出太子就停战,于是李自成派人把太子给吴三桂送来。吴三桂得到太子后又说,李自成必须退出京城才能停战。与此同时吴三桂亲率关宁铁骑向北京杀来。

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惨败后,逃回北京,对牛金星说:“鞑子势头来得急,城中人心未定,我等不可在此长久驻扎。陕西是我的故乡,富贵必还乡,即使十个北京也比不了一个西安!”可见李自成做的不是整个中国皇帝的梦,而是陕西的土皇帝梦。(《馘闯小史》卷一)但牛金星力劝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后再回陕西,李自成最终同意。

四月二十八日,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包围北京城,李自成命令把吴襄押上城墙对吴三桂喊话。大顺军士兵对吴三桂高喊:“吴三桂,你的父亲就在城上,现在只要你退兵,你的全家安全就有保障,不然,定让你全家在城上血流成河!”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城上哀求道:“你莫非连爹娘都不管吗?你身从何而来?今日爹娘因为你一人就要死于刀下,你于心何忍?”

自从写给父亲绝笔信后,吴三桂就早已准备接受悲剧结局。他大声说道:“父母深恩,儿非不知,但儿与闯贼势不两立,今日有儿无闯,有闯无儿。如果父亲大人遇害,儿誓把闯贼生擒活剥,来为父报仇,言尽于此,来生再见。放箭!”凌厉的箭镞射向城上的大顺军,这是对李自成最好的回答。

城上守军大怒,将吴襄等吴家三十八人全部在城上斩首,人头从城墙上扔下来,此情此景与曹操进攻袁绍大本营邺城时,守将审配将已经降曹的辛毗一家几十口砍头后把人头从城墙扔下一模一样。吴三桂青筋暴起,看着落下的三十八颗人头,父母的遇难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唯一的担心就是怕与陈圆圆永别。当他发现没有陈圆圆的人头时,他脸上的青筋舒缓了下来,长舒一口气,而后大喝一声:“攻城!”关宁铁骑向北京城发起了冲锋,但当天没有攻下。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称帝。四月三十日李自成逃出北京,临撤退时下令火烧明皇宫,紫禁城内各宫殿基本被烧为平地,皇极殿(太和殿)、中极殿(中和殿)、文华殿、乾清宫、养心殿等都被烧毁,仅有建极殿(今保和殿)、武英殿、南薰殿、钦安殿、皇极门(今太和门位置)、四隅角楼,及御花园里的万春亭、御景亭等几座亭子幸免。随清军入关的朝鲜世子及陪臣记载:“宫殿悉皆烧尽,惟武英殿岿然独存,内外禁川玉石桥亦宛然无缺。烧屋之燕,蔽天而飞”,“是年五月多尔衮入皇城,是时明亡仅阅月,而我国从人见武英殿龙墀,只有蝙蝠矢(屎),相视流涕”。一套《永乐大典》也在这次纵火中被焚毁。李自成还下令将对前明官员严刑拷打后得到的金银全部熔化,铸成大饼的形状,每个饼千金,大约上万个饼,用骡子车来拉。

从三月十九日入主北京,到四月三十日逃出北京,李自成仅仅做了四十二天皇帝梦,而且还是陕西的土皇帝梦。李自成在北京的表现正是他这个聪明的顺应潮流的投机者与真正历史伟人间的差别,也是注定他不能成大器的证明。他这样的人,在历史的缝隙里可以游刃有余,可以一时得势,但不可能创造历史。当李自成在北京的做法和更多的人的利益针锋相对时,他只剩一条路,离开北京,撤退!

当李自成撤出北京城,吴三桂要率关宁铁骑进城时,多尔衮的传令兵赶到,令吴三桂不许进入北京城,向西追击李自成,不许护送太子进京。吴三桂不得已把太子送入太监高起潜处藏匿。吴三桂的五万关宁铁骑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过多尔衮带来的十几万八旗铁骑的,事已至此,没有了山海关的屏障,在平原上绝无可能将八旗军赶走,请神容易送神难,清军入关后,他们就不会再走了。吴三桂虽然没能进入北京城,但他的爱妾陈圆圆则从北京逃出,与吴三桂相见,二人重新团聚。原来陈圆圆对李自成说:只要把自己留下,就可以劝吴三桂不再追击。李自成当时早已昏了头,且本身就“不好酒色”,于是答应把陈圆圆留下来,这才有二人的重逢。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短短两个月时间,吴三桂由大明平西伯升级为大顺归命侯,再升级为大清平西王,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吴三桂由伯到王仅用了两个月,这也算明清易代时期最快的爵位升迁之一了。

吴三桂不被允许进入北京,而北京城不能长期是真空状态,五月三日,多尔衮率十几万八旗军进入北京城,随后讨论迁都北京的问题。阿济格表示反对:“现在应趁此兵威,在北京大开杀戒,然后留一个王爷镇守北京,我大军主力要么退回沈阳,要么退回山海关,可无后患。”

多尔衮有雄才大略,不像阿济格小家子气。他说:“燕京形胜,是自古兴王业之地,前明首都,现在蒙苍天庇佑,皇上当迁都于此,以定天下。”多尔衮的意见得到了多铎等人的响应,最终确定了清廷从沈阳迁都北京的计划。此外,多尔衮看明朝故宫不错,下令保留,在原址翻修成新皇朝宫殿,改变了历次改朝换代时一把火焚烧旧王朝宫殿的做法,从这一点看,多尔衮也算对保护中华文化有功了。

五月十五日,多尔衮发布了对北京市民的告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军民者非一人之军民,有德者主之。我今居此,为你们明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贼不灭誓不返辙。所过州县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者,即予爵禄,世守富贵;如违抗不尊,大兵一到,尽行屠戮。”此外多尔衮还下令允许北京人民为崇祯哭陵三日,以表示自己是为大明报仇的,为大明讨贼的,所以自己具有合法性。

清军进入北京,大批此前投降大顺的前明官员都来投奔。对于不来投的重要官员,多尔衮派人劝降,明朝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对来劝降的人说:“我有十件事,你要都能听我的,我就投降。”多尔衮把他叫来,问他有哪十件事,金之俊说:“这些事对满洲而言没有任何损害,但是对汉人而言,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很高兴,只要摄政王都采纳,拿下江南不难。”多尔衮:“愿闻其详。”金之俊:“对于明朝的臣子,男人来投降即可,不必让女人也表忠心。对于活着的人让其投降即可,死者的墓碑不要动。当官的必须投降,但是对于底下的隶属人员,不必勉强。成年人都要投降,但是对于孩子不要这样做。对于儒生必须让其投降,但是对于和尚道士则听其自便。娼妓应该让其投降,但是戏子则不用。当官的要投降,但是其家属女眷不必。国号都按大清,但是明朝官员的官名不必改。对于前明百姓,该征税就征税,但是语言文字上不可强制推行满语。”多尔衮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十件事都采纳了。总之,所有参与大清国政治生活的阶级和阶层都必须要投降,要表忠心,而与从上到下的政治生活完全无关的人则都可以不表态投降。多尔衮采纳金之俊的建议,对于清朝入关后兵不血刃解决许多问题,产生了巨大帮助。若不是日后推行强制剃发而引发惨案,那么清军入关杀人数量可以说就历次改朝换代而言算是很低的。

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后,他最着急的便是找到太子,下令搜寻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焕、四子朱慈灿。太监高起潜将朱慈烺交出,多尔衮将朱慈烺处死。

崇祯四子朱慈灿,在多尔衮进北京后一路南逃,在湖南出家当了和尚,康熙十八年被抓获,此时,他已经流亡三十六年了。康熙查实他是真的,依旧不肯放过,借口北京城陷时朱慈灿年少,不可能逃脱,于是以“伪皇子”名义处死。

崇祯三子朱慈焕最为扑朔迷离,在他身上有著名的朱三太子案。清朝时有许多起朱三太子案,咱们只说这个真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清廷找到了崇祯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朱慈焕。李方远《张先生传》(载于魏声和《鸡林旧闻录》)记载了朱三太子案的详情。朱慈焕自称张先生,所以这部书叫《张先生传》。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张先生”被抓获,他坦白交代了,说:“我乃先朝皇子定王朱慈焕。崇祯十七年流贼破北京,先帝把我交给王内官。城破后,王内官把我交与闯贼领赏。不久,吴三桂与清兵杀败流贼,乱军之中,我被贼军中一姓毛的将军带往河南。不久,由于大清捕查流贼很紧,毛将军弃我而逃。当时我十三岁,自己就往南走,行至安徽凤阳,遇见一王姓乡绅,我一开始隐姓埋名,但最终还是被他看破。我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后,他就收留我在家,我遂改姓王。过了几年,王先生病故,我就出家了。后来我云游至浙江,在古刹中遇见一位姓胡的人,他叹赏我的才学,就把我请回家中,让我还俗,并把女儿嫁给我。再后来,我又改姓张,以逃祸患。”

清朝主审的钦差和两江总督问:“现在江南有两处叛逆造反案,皆称扶立你为君,恢复明朝,你知罪吗?”

朱慈焕很会说话:“大清于明朝,有三大恩:第一,诛灭流贼,为我朱家复仇;第二,善保明朝宗室,从不杀害(这句话是昧着良心说的);第三,当今圣上亲自祭奠我家祖宗(朱元璋),命人扫墓。有此三大恩,我怎能造反呢?况且,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血气已衰,须发皆白,我不在三藩作乱时造反,而在如今太平盛世造反,于理于情说不通。况且,如果造反,一定会占据城池,积蓄屯粮,招买兵马,打造盔甲,而我并无做一件类似事情。还有,我曾在山东教书度日,那里距京师很近,如果我有反心,怎敢待在那里?”

最终,此案由康熙定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满门处斩!其本人假冒前明皇子,判凌迟。”朱慈焕家在余姚,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皆被康熙派人绞死在家中。

从崇祯殉国到康熙四十七年,经过六十五年,小皇子由昔日的十二岁孩童已成为七十七岁老人,而康熙依然把他凌迟处死。多尔衮在清军刚入关时杀崇祯太子可以理解,毕竟这样可以断绝人望,而此时清军已经入关六十五年,江山早已稳定,康熙却依然将朱三太子灭族。随着朱三太子之死,崇祯的直系凤子龙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正阳门的总设计师阮安是个越南太监。朱棣派张辅征伐越南,开启越南第四次北属时期,明军在越南阉割了一大批人,押入北京,听候使用,阮安就是其中之一。朱棣时期北京草创,九个城门只有门洞,箭楼和瓮城都是阮安在明英宗时主持修建的,正阳门也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按照中国建筑风水学的传统,皇帝面南为君,皇城正南门要以国号命名,所以承天门(天安门)以南是大明门。李自成在北京只停留了42天,根本没时间去换大明门的牌匾,多尔衮入关时,本着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的原则,把大明门的牌子翻过来,写上“大清门”,于是大清门的牌子就这样用了268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本想把大清门的牌子翻过来,写上“中华门”就可以用了,但是翻过来一看,是“大明门”,于是只得找牌子另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首都定在南京,南京市南门由聚宝门改名为中华门,而北京中华门1954年在苏联专家建议下拆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